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三体》获獎带来科幻的春天?》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5-08-29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获奖背后的故事

  集月音:最近,大家都在谈论一个消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在美国获得了“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不但是中国作家也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奖。

  王钟的:这些年时常可以看到它的读者在各个场合提到这本书。对科幻圈以外的人来说,雨果奖倒是陌生的存在。就这次《三体》所引发的巨大范围的讨论而言,这本书或许真有科幻领域经典的潜质。我想这次获奖可能还在于让更多国人关注现在科幻文学的发展,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有很明显的作用。

  封寿炎:《三体》突然变成这么火爆的话题,我觉得更多像新闻事件,而不是文学事件。大家都认为自己国家比较落后的一个领域,突然听说得到了国际顶尖大奖的肯定,而且不但是中国第一,还是亚洲第一,这在传播规律上来说,就具备了足够的爆点。但是否意味着科幻文学就迎来了春天,可能还是要拭目以待。我们当然非常期待它成为一个契机,带来科幻文学的兴起和繁荣。

  集月音:其实《三体》获奖大家也不是一味追捧,争议声也是有的。有了解这次评奖内情的人士,认为《三体》获奖很有水分,属于捡漏者。我倒不这么看,既然奖项在不违反既有规则的状况下颁发出来,就应该承认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三体》热带来的影响可能只是一阵风,但是对寂寞太久的中国科幻来说,这阵风是珍贵且来之不易的。

  封寿炎:现在一些反思的声音,就是希望舆论界不要神化一部作品,不要造成捧杀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客观的态度,而不是一阵风式的热闹。有人说,《三体》的成功,应该更多归功于刘慈欣本人的努力和才华,就整体而言,科幻文学的创作,跟世界水平还是存在不小差距的。

  科幻小说走向大众的机遇

  王钟的:其实更有助于科幻文学普及的,是影视作品,也许有很多人没有读过科幻小说,但是都看过《盗梦空间》等电影或电视剧,据说现在《三体》也被拍成电影了。如果从电影行业来看,我觉得科幻文学的衍生反倒是非常主流,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科幻领域的,大家相当接受这些作品。但是正如封老师提到的,科幻的基础在文学,《三体》这样的创作在华语写作里仍然算是个例。所以我们的科幻业呈现两个极端——— 影视市场的极端繁荣和基础创作的贫瘠无力。

  集月音:其实刘慈欣这两年的热度一直都比较高,不但《三体》拍成了电影,他的其他小说《超新星纪元》等电影改编权也早就卖出去了。不过,我认为,这股热潮其实算不得真正的中国科幻热,只能算刘慈欣热,因为《三体》好像是近些年来唯一成功的长篇科幻小说,所以刘慈欣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次获奖更是锦上添花。但是其他的科幻作家大部分还是默默无闻,写作科幻小说只能作为业余爱好,连养家糊口都很难。我希望,这次来势更凶猛的刘慈欣热,能够福泽庇护到那些无名的科幻作家们,带来一次真正的中国科幻热。

  封寿炎:有人说,刘慈欣仅凭一己之力,就使中国的科幻小说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这对于刘慈欣本人来说,固然是崇高的盛誉,但若从另一方面解读,其中何尝不隐含着十分的无奈。刘慈欣和《三体》的一花独放、单峰耸峙,反衬出的是科幻小说界的整体低迷。怎样才能把刘慈欣的一花独放变成百花齐放?我觉得跟影视业结合,是一条非常好的捷径。阅读理解科幻小说需要一定的门槛,而影视作品的接受度比一般的文学小说要低一些。其实,对于改编成影视作品,科幻小说确是非常适合的类型,因为其很适合通过影音的形式去呈现。假如在小说创作和影视创作之间,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让科幻小说作者能获得很好的回报,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使刘慈欣热变成中国科幻热。

  王钟的:我觉得网友对刘慈欣的评价,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中国人可以写出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幻小说,而不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这跟我国许多行业领域的局面有类似之处,能够偶尔出来一个世界级的产品,但是整体水平尚且有一定的差距。

  《三体》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集月音:从两位的结论来看,不认为刘慈欣获奖就是中国科幻文学的胜利,但是我觉得,《三体》的成功其实也算得上一次中国文化输出的胜利。

  封寿炎:毫无疑问,《三体》拿到雨果奖,就像莫言拿到诺贝尔奖一样,会扩大中国作家、中国文学甚至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但正如我们所说,《三体》的成功很难说代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胜利一样,对于中国文化输出的胜利这一说法,我也持一种保留的态度。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不能跟中国文化本身相匹配。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国有着非常高的水准,有非常庞大的门类体系,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实并没有被世界很好地理解、接受。

  王钟的:《三体》的第一部里,虽然小说中有中国文化元素,但是整体上并不是追随传统中国价值的。不管是中国科幻还是其他国家的科幻,凡是严肃的科幻小说都要遵循一套基本的科学理论,而大部分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础都是西方产生的,所以不妨说《三体》是一个中国人创作的符合西方理论的小说。然而,抛开上面的文化输出的命题,我觉得科幻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弭文化鸿沟,毕竟牛顿定律在中国在美国都发挥着作用。而如果拿一般的文学创作来说,比如莫言、贾平凹等人的作品,都带有浓重的本国文化特色,外界理解起来反而没那么顺畅。我想《三体》没那么中国,也有助于走向世界。所以,我们为什么还要计较是哪个文化向哪里输出呢?

  集月音:文化输出的定义应该很宽泛,在一些西方国家,我国近现代的文艺作品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空白,当代中国人的形象、生活、思想对他们来说,只是新闻里刻画出来的刻板印象。所以不管莫言还是刘慈欣,他们的作品获奖,并且带来世界范围的影响,对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我看到美国网友调侃《三体》,说这次换中国人来拯救世界了。想想过去的灾难大片,英雄都是西方人,这个转变放在世界范围就很有意味了。

  科幻小说的兴盛,需要科学精神的土壤

  集月音:说起科幻,就不能不提及想象力。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想象力,这是科幻文学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的根本原因。

  封寿炎:恰恰相反,我觉得中国人想象力非常发达。从远古神话开始,那种奇诡瑰丽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拍案称奇。到了当下,各种玄幻小说、修真小说,我觉得想象力不是缺乏,而是太发达了。所以,科幻小说的低迷,应该不是由于想象力的缺乏。

  王钟的:想象力究竟是发达还是贫瘠,与想象力能否得到施展,是两个层面的话题。我相信,中国人很有想象力,但在传统观念里,还不习惯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如今,就是我们大大方方展现想象力的时候了。

  集月音:其实中国的正统文化对想象力是压抑和排斥的,且不说过去的志异小说以及《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经典,都被斥责为怪力乱神和歪门邪道。到了近现代,梁启超、包天笑、老舍等著名作家都写过科幻作品。当代的比如王小波,他的作品《2010》里也有对未来世界的幻想和描述,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篇小说,但是它在一般意义的文学批评上也是被遗忘的存在。

  封寿炎:还有个说法,现在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可实际上,玄幻题材在青少年中拥有庞大而狂热的拥趸。科幻小说整体低迷,并非由于国人缺乏想象力,而是由于科学素养普遍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个别才华出众的科幻作家可以脱颖而出,但要形成科幻题材创作、出版、阅读、传播、演绎的全面繁荣,却任重而道远。

  集月音:我想起电影《星际穿越》,这部“硬”科幻的片子在国内创下票房奇迹,关于它的评价也很有意思,大概分三类,其一,真正的科幻迷认为缺乏创新;其二,初识科幻文化的人认为新鲜有趣;其三,数量最多的,是没看懂的跟风者。我觉得这些争论基本代表了我国普通受众对科幻的接受度,真正具备相当知识储备的科幻迷非常少,对科幻有点兴趣的也只占一部分,但是对科幻的接触从无到有的人群正在迅速扩大,他们目前只是在跟风。所以,这就造成了现在国内科幻文化说热不热、说冷不冷的现状。

  封寿炎:所以,科幻小说真正的兴盛,还需要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兴盛作为土壤。哪怕现在我们非常重视科学,也更多是作为一种“术”,而不是作为一种“道”来重视。就是用它的功能性,不注重它的思想性、精神性。这里讲的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功能、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所构成的价值体系、精神体系。

  科幻小说的未来,“功夫在诗外”

  集月音:避开《三体》获奖作为新闻热点的喧嚣,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

  王钟的:和一般文学作品不同,科幻小说是特立独行的。也就是说,科幻虽被划为文学,却又不是文学;爱科幻的人其实是爱科学的人,但是科幻也不是科学。科幻文学其实处在一个交叉地带,科幻文学比较小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处于交叉地带的边缘。

  基于这个独特地位的前提来看,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就既不是文学的未来,也不是科学的未来,而是要把科幻创作当成一个单独的门类来看。也就是说,需要包括设立奖项之类的措施,来扶持作者,需要有专门的编辑,专门的经纪人,需要有专门的配套产业,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方向。如此,科幻发展的空间变大了,一个小圈子也可以逐渐变大起来,成为一个公共的领域。

  集月音: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类型文学,相比其他的小说门类,其实一直都是弱势和小众的。我们说科幻文学在美国的成功,是因为这个小众的类型文学也有足够的读者圈子支撑起优秀的科幻作家和科幻小说,并且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讨论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期待科幻的全民热度是不切实际的,最美好的前景应该是纠正传统文化里对科幻的轻视态度,支持科幻作家的创作,鼓励科幻作品的商业化,在国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忠诚读者,形成良性循环的科幻圈子。

  封寿炎:对于中国科幻小说的未来,我觉得“功夫在诗外”,对于土壤的培育、对于大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科幻小说是科学和人文结合的典范。首先,它的基本范式是科学的,遵循科学原理、科学规律;然后,它的内涵是人文的,是精神的。科幻小说蕴含的科学内涵并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凭借理性和逻辑去怀疑、去分析、去认知。它以科学为基础,去构建一个宏大的、完整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体系。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当下非常火爆的玄幻小说、修真小说,其中充斥的精神内涵,却是跟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更多类似于巫术的交感思维。这种精神内涵,并不符合一个现代社会应该追求的方向。所以,我觉得中国科幻小说的未来,有赖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发展。所以,要推动科幻小说的繁荣,归根到底要推动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在民众的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魏金金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