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巧儿刺绣"李夏音:回族刺绣在守望传承中创新发展》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5-11-24  
标签: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4日讯(记者 魏金金)一直以来,回族刺绣因其本身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艺术底蕴与独特的技艺表现手法,广为流传且备受人们青睐。精致的花草几何图形与阿文书法的刺绣绝技更是在无数回族妇女的绣坊里代代传承。如今,在文化不断创新的市场氛围下,古老的回绣传承现状如何?这门朴素而又厚重的手艺又将如何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近日,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了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吴忠市“巧儿刺绣”李夏音,一同探访回族刺绣的守望传承与创新发展。

李夏音工作照

》》》点击查看更多创意人才故事

  据了解,此前李夏音成功将家传针法和苏绣、回族刺绣针法巧妙地融汇在一起,由此更是将伊斯兰风情、阿拉伯文字、吴忠名胜古迹等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事物呈现在自己设计的回族刺绣作品之上。如今,这种饱含民俗文化风情的刺绣作品,早已走出宁夏,远销异国他乡。

  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为一种民族刺绣,您认为回族刺绣的精髓是什么?能不能简单谈一下。

  李夏音:我认为回族刺绣的精髓就是它独具特色的针法、技法、图案、色彩、工艺以及其内含深厚的伊斯兰文化底蕴。回族刺绣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手工刺绣的工艺之美与文化瑰丽,而且在图案构成、色彩搭配等方面深受西域(波斯)文化影响,并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

李夏音回族刺绣代表作品《清真言》

  中国经济网记者:就您所在的吴忠市而言,目前回族刺绣工艺的发展现状如何?在传承手工技艺的过程中,此前您也组织过很多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李夏音:就吴忠而言,目前回族刺绣的工艺发展状况是这样的:虽然近年来回族刺绣艺术在当地政府的关注和努力之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回族刺绣的加工、制作仍然处于零散、不成规模的手工小作坊经营阶段。

  其实,宁夏每年都会举办多期回族刺绣技艺传承培训,但因为学习手工刺绣需要很强的专注力和长时间的刻苦磨炼,所以通常每次培训100人,最后能坚守并从事手工刺绣的人可能还不到50人。而且,目前我们当地的绣工队伍大都是农村妇女,年龄集中在30-50岁之间,20-30岁的绣工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文化程度也基本都是在初中以下,绝大部分人从事刺绣,也仅仅停留在挣工钱、换取经济利益的层面。在这种情况下,刺绣创作缺乏创新、创造也就不难想象,很少有绣工能够独立设计并进行绣制,通常也只能绣出一些中低档的绣品,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们当地回族刺绣的创新发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族工艺刺绣开始与当地旅游业结合,在这方面,您曾经包括现在遇到哪些问题?

  李夏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传统手工刺绣能流传至今并有今天的市场繁盛可以说是不仅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且工艺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兼具。但是现在我们很少在生活中看到手工刺绣的影子。现代电脑刺绣技术的发展使得机绣产品能够大批量地复制生产,这也就造成手工绣品市场题材单调,样式类同。而且机绣的高产出量决定了它在与传统的手工刺绣竞争时能保持绝对的价格优势。如此一来,一方面从事传统手工刺绣的群体也就越来越小,另一方也造成了赏识手工刺绣的人越来越少。

  可以说,手工刺绣品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绣工本人的艺术修养与技艺本领,这就难免造成手工绣品优劣不一的市场现状。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大一部分缺乏创造力的小作坊或是绣工也只能竞相跟风模仿,以次充好,混淆市场,客观上也就导致一些刚刚建立的优质刺绣品牌难以生存。坦白讲,这一现象不仅在刺绣业是常态,其实在国内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也常发现类似严重地同质化现象。走遍大江南北,卖的旅游工艺品也好似产自同一家。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回族刺绣作品

  中国经济网记者:回族刺绣本就是伊斯兰文化的一朵奇葩,让回族刺绣走出宁夏,想必之前您也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现在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文化建设的逐渐开放,作为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城市,您是否也有一些更新的想法或尝试?

  李夏音:从2006年开始从事手工刺绣以来,我就一直致力于传承发扬回族刺绣文化,通过绣针绣线将回汉历史文化精粹呈现出来,尝试并搭建现代时尚与古老手工之间的桥梁,也是希望可以通过借助时尚的力量来推动手艺传承。

  这期间,《印象宁夏》、《创业路上》等栏目先后进行专题报道;我也与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合作传授刺绣技艺;俗话说刺绣也从要娃娃抓起,我们多次组织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同时配合妇联送课(刺绣技艺)下乡活动,开展公益培训为城乡下岗、失业农村妇女、残疾妇女进行传授刺绣技艺。并尝试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养优秀绣娘队伍,吸引社会年轻力量加入,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为回族刺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尝试如何让回族刺绣传承搭上互联网的翅膀?怎样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来重塑民族手工艺品,让具有如此曼妙民族风情的回族刺绣品走向世界。

回族刺绣鞋垫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产业化发展方向,可以说巧儿刺绣已经在当地形成了比较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承前启后的发展进程中,今后还会有哪些探索与创新?

  李夏音:我想说的是,手工刺绣本身蕴含的艺术、技术和审美价值已经决定了它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手工刺绣似乎越来越无所适从,其所需要的耐心、专注和刻苦磨炼,看起来又好像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那些凝结其中的传统审美似乎也显得有点“土”,处境多少有点尴尬。

  究竟如何在工艺传承与现代实用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手工刺绣的发展潜力应该而且不能仅仅局限于装饰或是收藏,它其实是可以通过刺绣传承人和优秀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使其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或是与其他传统工艺进行联合,实现跨界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价值。

  但说实话,手工刺绣很早就开始走上了融合跨界的发展道路。比如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尝试采用剪纸技法把需要绣制的纹样反映在底料上;借鉴书画、雕刻技法处理、制作绣品等等。

  当下我们需要突破的更多是如何与科技融合,从而将其他传统技艺、工艺美术元素,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创意开发出新的文创产品,从而让民族刺绣这种原本就集美、集雅、集精的文化产业传递出古典而优雅,时尚且大方的创意生活理念。我也非常希望可以借助“互联网+”这辆快车让回族刺绣产业走得更远、更长。

(责任 成琪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