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电视剧论坛談三话题:独播高片酬收视承诺》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3-18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卫视黄金档一年播出的电视剧25000-30000集

  文/赵国红

  2月18日-19日,中国电视剧全产业链金融交易会在北京举行。在电视剧产业市场论坛板块中,来自电视台、制片方、央视索福瑞、视频网站等各产业链方面的代表就“一剧几星”“演员片酬”“收视承诺”等话题展开讨论。

  一剧几星?

  电视剧年产15000集,多还是少?在中国电视剧全产业链金融交易会开幕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做“电视剧管理通报”时表示,与2012年的17000多集相比,2013年国产电视剧数量理性回落,减少到了15000多集。如果按照全国35家卫视每家每天播出2-3集计算,卫视黄金档一年播出的电视剧总集数应为25000-30000集,但目前15000集中还有不少库存未能得到释放,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李京盛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播出模式的限制,“不是每部剧都是独播,不是每部剧都是新剧。”“如果能够改变卫视黄金时段的播出形态,就能给生产提供出口。一剧一星是最理想的状态。”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主任助理于金伟表示,电视台特别欢迎“一剧一星”模式,因为四家卫视同播同一部电视剧,协调播出的时间特别麻烦,电视台为此事也特别苦恼。相比之下,“一剧一星”在编排上更灵活。但当前要实现“一剧一星”对大多数卫视来说仍有困难,主要囿于电视台的资金能力。目前,国内电视剧动辄上百万元一集,如果每部都独播,电视台消费不起,“拼播才能把购剧成本分摊下来。”于金伟认为,当前一剧两星、一剧三星的播出模式对卫视来说比较理想。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表示,“要做到独播,电视台一年的收入需要在50亿元以上”,但是这样的台没有几家。

  奇艺CEO龚宇则认为,一剧几星完全是市场行为,“交给市场慢慢去调节可能会更好”。随着互联网视频和移动视频崛起,新型渠道为电视剧提供了更多播出平台,一部电视剧在电视上的收视率和网络上的点击率不完全是正比关系。龚宇表示,电视和网络受众群差异巨大,不赞同制片方做剧时同时兼顾电视和网络受众。“两边兼顾的剧可能会死。”龚宇预测,网剧的价格会呈两极分化,“好的电视剧会涨价,但不会疯涨,不好的电视剧可能彻底没人买了。因为从全行业来看,电视剧的预算与去年相比没有增加。”

  “演员片酬高”谁之过?

  近年来,电视剧价格屡曝天价,“演员片酬高”成为最重要的助推因素。有业内人士认为,电视台在购剧时过于看重大牌演员,才会抬高片酬,进而导致电视剧成本上升,电视台是自食其果。怎样跳出此恶性循环成为产业链上各环节人士关注的焦点。

  于金伟表示:“一个行业如果出了问题,一定是各个环节互相作用的结果,电视台肯定有责任,但不能负全部责任。”她认为,演员片酬高“都是预购惹的祸。”在现行电视剧采购模式中,预购是主要方式。有些电视剧还没开机就开始向电视台征集订单,电视台在看不到成品就购买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剧本、创作团队、演员等三方面阵容进行评估。但预购时有些剧连剧本都是缺失的,电视台只能根据后两项来考量,因此演员阵容才成为电视台购剧的标尺,无形中抬高了演员身价。

  同时,预购模式也让电视台承担了很多风险。如果有电视剧播出效果不理想,购剧部门的压力也非常大。于金伟表示,“等待剧播的过程非常煎熬,特别怕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作品播出来后跟你的心理预期形成巨大反差。那时候,你都不敢见人,你会受到大家对你专业能力的质疑,这是购剧人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这行很多人都有失眠症,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淡定、从容一些,让各个环节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于金伟建议片方在电视剧已经拍摄了几集样片后再向电视台推销,或者在有剧本的前提下售卖。这样,电视台多了其他考评指标,自然会淡化对演员阵容的重视。

  据悉,由演员片酬引起的电视剧制作费用不断攀升,但购买力却没有提升。从去年年底开始,预言影视行业崩盘的声音便不断响起。对此,马中骏认为,成本上涨是市场化现象,主要原因“第一是通货膨胀,第二是平台起到一定作用,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优秀的演员、导演、制作公司本就属于稀缺资源”,他预测,演员荒依然会存在下去,而如果行业有崩盘现象,对其整体发展是有好处的。“就像视频网站一样,经历大面积死亡,经过淘汰与并购,现在只剩下四五家。电视剧制作机构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优胜劣汰的大洗牌整合过程,才能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收视承诺:不能承受之重

  质量参差不齐、作品鱼目混杂,去年频频发生的电视台“砍剧”事件值得行业深刻反思。有些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甚至收视造假,或要求对方签收视承诺。

  对此,马中骏駿认为,用收视率作为购买或者付款依据目前并不可行,虽然制片方能够保证一部剧的品质进而保证该剧基本的收视水准,但其最终的收视结果还取决于播出的平台和播出环境,“即便碰上了好的播出平台,也得看同档期撞上了哪些剧和节目,播出月份等因素。“制作公司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没有资格说收视过多少”,贸然签下“收视率承诺”,直接后果就是“逼良为娼”,一些不造假的电视台也会受造假电视台的影响,造成大面积收视数据造假。“这就回到收视率公信力的问题上了。”

  央视索福瑞副总经理郑维东坦承,“很多时候,制片方对电视台做出的承诺没法实现,他们总是过来问我有没有办法。我不给出招儿,他可能就自己去想办法。”郑维东同时表示,“不排除个别公司有做数据的嫌疑和空间,但目前来看,情况有了好转,大的平台和大的公司基本没有造假,地面频道反而是重灾区。”

  对于收视承诺,于金伟表示,电视台面临着收视率、收视份额、收视排名的巨大压力,但要制作公司来签收视率承诺确实不公平,“对于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我们可以预测它的收视率在某一个范围,但最终的结果没法预估。”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