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综艺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综艺新闻《中华美学与民族歌剧》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6-11-03  
标签: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以音乐的形式展开戏剧,二者相辅相成,实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有机融合,被誉为“艺术王冠上的明珠”。民族歌剧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歌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

  立身之基

  歌剧自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以来,在约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探索期、形成期、拓展期、振兴期等几个阶段,形成了以民族化、大众化为显著特征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独特地位。这一成就缘于中国民族歌剧在题材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在西方歌剧传统中,戏剧题材多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艺术虚构的内容为主,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题材不占主流。而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倡导“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认为美来源于现实——这种特点赋予民族歌剧在戏剧内容上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二十世纪是中国发生“前所未有之大变动”的时期,因而民族歌剧的题材内容以表现特定时代环境下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现实生活为主。

  在音乐表现方面,中国民族歌剧坚持走雅俗共赏路线,形成以歌唱为主的多元音乐艺术特征。在吸收西方歌剧音乐优点基础上,大胆结合民族音乐特点进行创新,在音乐上形成了自身风格。

  早在五四时期西洋歌剧引进之初,民族歌剧艺术就在注重演唱的同时,汇入了中国古代戏曲、民间艺术和地方音乐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开始了民族化、大众化的初步探索,使唱词、曲调注重韵律美和通俗美。《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音乐风格的建立。它不仅成功吸取了西洋歌剧诸多音乐表现功能,还改造了传统的河北、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曲调。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歌剧在吸收西方音乐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了民族音乐的优点,《江姐》等著名歌剧甚至达到人人传唱的程度。

  因此,在艺术品质方面,民族歌剧形成了自身的特质。其载道化人、引领风尚的美学定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美学根源,清新畅达、言简意赅的美学风格,神在形先、追求意境的美学境界,广泛吸收、容纳万有的美学襟怀,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些中华美学的精神品质开创了民族歌剧发展的新路,也成为民族歌剧重要的“立身之基”。

  问题歌剧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戏剧内容方面,有些作品粗制滥造,牵强附会,主观编造,天花乱坠,脱离了现实的内容,疏离了和大众的情感。在音乐表现方面,则盲目照搬。有的作品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有的作品刻板晦涩,缺乏吸引力感染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有市场经济环境下过度商业化导致的利益短视影响,但根本原因在于多照搬照抄而少创新勇气,结果要么形成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奇葩艺术”,要么产生自导自演、自说自话的“封闭艺术”。

  回归之道

  对民族歌剧来说,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回归民族歌剧的优良传统和中华美学精神。这就需要:

  一是处理好立足自身与借鉴西方的关系。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中华美学是不断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歌剧艺术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广泛继承古今中外优秀戏剧传统基础上,实现包容发展。

  二是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一方面要合理发挥市场对歌剧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商业化对艺术本体的侵袭。为此,需要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形成“主旋律精彩、多样化健康”的良好创作氛围。

  三是大力营造促进歌剧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要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着力围绕创作中心环节,发挥核心人才原创能力,深入开展歌剧理论研究和鉴赏评论,健全完善总体规划、选题策划和价值评价体系,为歌剧精品从创作生产到传播展示等各环节做好服务保障,促进民族歌剧在创作理念、主题思想、题材内容、艺术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发展,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