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李京盛:影視创作要守住四条底线》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9-01-10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导读

在当前影视创新中普遍存在的内容重复、题材狭窄、手法陈旧、思想肤浅、情感虚泛等问题,“创新”二字是破题关键。同时,影视创作要守住四条底线:文化底线、价值底线、审美理念底线、社会责任底线。

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0日 20 版)

文/李京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影視创作要守住四条底线

守正和创新对影视创作来说,既有理论探讨的内涵,又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把这个问题研究透,既能理清当前影视创作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基本规律,又能化解影视创作中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但守正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也不是标新立异。偏离守正的创新,必然会误入歧途,放弃创新的守正,也必然会陷入僵化。

我认为影视创作要守住四条底线:

第一是要守住作品的文化底线。影视创作是文艺创作,影视产品是文化产品,影视属性是文化属性,影视生产是文化生产。守住了文化,就抓住了这个行业的灵魂和根本。多年来,我们在影视创作方面面临的种种困惑,就来源于对“文化”两个字的理解和把握,有或而清醒或而迷失之时。只有在坚持影视创作文化属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谈它的商品属性、娱乐属性和其他属性。

第二是要守住作品的价值底线。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必须具有思想表达和有意义的阐释。而作品中的任何一种价值,也都要有精彩的故事性表达。价值高度决定作品的文化高度,故事的精彩决定价值的传播力、感染力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是要守住作品的审美理念底线。影视创作必须用审美的方式来表达,以故事的手法来呈现,让思想有深度,让价值有高度,让文化有厚度。

第四是要守住作品的社会责任底线。一部作品的社会责任,就是创作者对世道和人心的态度,对生活和人性的见解,对美好与丑陋的立场,要表现出创作者的良知、良心,要充盈着创作者的正气和正义,要贯穿着创作过程之中的大慈大爱,要传达出一种人文气质,还要焕发出一股悲悯和救赎的力量。这是作品当中具备的社会责任,更是创作者、生产者应有的责任。

守住了文化,就是守住了这个行业的基本属性和定义;守住了价值,就是守住了文化引领的作用;守住了审美,就是守住了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守住了社会责任,就是守住了影视发展繁荣的基本方向。

在当前影视创新中普遍存在的内容重复、题材狭窄、手法陈旧、思想肤浅、情感虚泛等问题,“创新”二字是破题关键。题材、手法、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社会的新观察,对生活的新提炼,对人生的新领悟和对价值的新发现。

比如,电视剧《远方的家》有人物创作的新发现,表现出当今社会上的一类新人群——“老漂”。作品中的“老漂”是一位离异的年迈母亲,她从外地到北京投奔儿子,既为养老,也为了给事业繁忙的儿子当一个帮手,传统意义上老年人叶落归根、含饴弄孙变成了新的老来漂泊与迁徙。这位老年母亲最终重新发现了生活的意义,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她不得已的漂泊和背井离乡,成就了新生活的体验。这位老年女性成为新的荧幕形象,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现状。

再如,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在人物情感构筑中,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真爱所具有的最动人力量。在唐山大地震的背景下一个重新组建的家庭,父子不是亲父子,母子不是亲母子,兄弟姐妹没有血缘关系。作品呈现出一个新组合中,情感怎么培养,人物如何成长。这部作品找到了更有文明高度,更具社会进步意义的家庭关系、情感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这些作品在题材选择和主题开辟上有创新意义,在人物的创新发现,在价值的创新发现和在情感的创新发现上,给我们影视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沿着创新守正的方向,把握好创新守正的辩证关系,对当下中国影视创作,必然会有更大指导意义、引领意义和思考意义。

相关阅读:

李京盛:

写实性是中国电视剧40年的最大特征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代表这个时代的文艺样式,如果选择今天40年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传播最广、受众最多、观众最喜爱的文艺门类,电视剧当推首选。为什么是电视剧,而不是其他的?我只想讲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电视剧的写实性特征。

写实这个词,可以最集中概括地表达许多有关中国电视剧内容特征的讲解和论证、评论和阐述,比如现实题材为主,比如接地气,比如真实性,比如纪实风格,比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比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等等,这些词跟写实性特征都密切相关。

从题材上看,中国电视剧的故事来源60%以上都是取材于当代生活,如果从作品的精神指向和当下的现实观照角度来说,写实性几乎成了中国电视剧所有的共同特征,写实性不仅仅是题材书写的当下性,其他题材也具有写实性,就是在精神层面。即使是革命历史、古代历史,也有强烈的、现实的、对当下的精神呼应,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写实。

所以我认为,写实性是中国电视剧40年的光荣传统。写实性的特点,让中国电视剧拥有了极为丰富的创作资源和集体广阔的精神拓展空间。当然写实性的基本内涵还是要落脚于观众当下生活,在这个意义上,现实题材创作是40年中国电视剧创作主流、播出主导。

写实性是中国电视剧40年的最大特征,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我认为40年中国电视剧的写实性特征有六个类型、六个方法,由此形成了六种作品不同的内容风格和艺术表达。

第一,直面当代社会现实中发生的重大决策和事件,体现国家意志,表达人民心声,讴歌公平正义。这类作品一般都是有新闻性的敏锐和艺术表达相结合,主动介入当代重大社会现实生活,显示了中国电视剧的写实性勇气和力量。

比如《人民的名义》《湄公河大案》《舰在亚丁湾》直接呼应了国家层面的反腐、反恐,护航,人民生命财产等等一系列庄严正义的国家主题,用故事的方式解读国家行为把现实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融入叙事,让中国电视剧写实性有了高度。

第二,以个人命运见证时代发展,将人生奋斗与成长的故事注入时代发展的主题。如《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我的1997年》《欢乐颂》,都是以普通个体人物的生活历程,来注解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写实性电视剧手法的细腻丰富。

第三,关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和时代情绪,化解焦虑和抚慰人心,能够迅速捕捉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的一系列新的人生话题和人生苦恼、情感变化以及对生活出路的思考。

这类作品被评论家评为话题性的作品,住房、医疗、养老、教育、城市改造、两性关系、代沟等社会热议的话题,给写实性中国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于是我们有了《老有所依》《小别离》《安居》《医者人心》《远方的家》,把中国电视剧写实性特征提升到充满人文关怀的高度。

第四,用个人的青春理想书写国家情怀,从而体现个体生命的价值。这类作品中现实生活的背景更加广阔和厚重,对现实生活的呈现也更具有典型的时空。

它们的写实就是将人生中最具光彩的青春岁月放置于国家一项重大的事业当中,让青春生命更有崇高感,也让现实生活有了理想光辉的照耀,让写实的手法具有了审美。比如最近播出的《最美的青春》。

第五,聚焦改革开放出现的新领域、新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发现新的人文理念,关注新的价值成长。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谋生手段,给社会带来新的人生理念,成为这种写实性电视剧作品最喜欢表达的元素和素材,让我们写实性的电视剧更有惊喜。

比如聚焦高端职场的一些行业剧《创业年代》《猎场》。另外,《归去来》着重于发现新的年轻一代在复杂的社会人生关系中,依然保持有益和爱情的纯洁度。这些新的题材表达和价值发现,让电视剧的写实性更具有现实洞察。

第六,表现普通人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开掘普通生活中的诗意和困境。这类写实性作品的鼻祖就是《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类作品是中国电视剧写实性的开山之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普通老百姓,这一脉延续下来,它的传承性是最强的,也是传播力、感染力最大的,也是写实性创作当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婚》《清满四合院》《生逢灿烂的日子》,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构成了中国电视剧写实性表达的主题,也是中国电视剧最擅长的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写作方式。

以上六种对中国电视剧写实性特征的表达,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最鲜明、最突出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它是现实题材创作上最大的成绩和经验,最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那么在继承写实性这个传统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化现实题材创作,这是大家当前更为关心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还有六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虚假。有些现实题材作品中写的现实生活不是真实存在,是虚假的,是伪装的,是失真的,故事是脱离实际、凭空杜撰,人物是设计出来的,没有现实存在感。这些与现实脱节的作品,被观众评为悬浮剧、伪现实,是童话式的现实主义创作。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都市情感、青春偶像、职场生活这类剧中。

比如夸张、极致地去表现一些脱离大众情感接受度的纯情纯爱,表述一些不食人间烟火快乐男女的生活状态,展示一些脱离当代中国现实的故事环境,设计一些不可能发生的矛盾。我觉得这种虚构现实、虚构生活的作品,是现实题材电视剧最大的硬伤,对中国电视剧写实性传统最大的背离。

第二个问题是肤浅。有些现实题材作品对生活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处理,轻浅浮泛表达,写一些生活中的小恩小怨、小情小调,用生活的表象去掩盖现实的复杂和深刻,用个人的闲愁去处理生活中真实的矛盾。

这类作品不能说它假,但是没有对生活任何的思考力度,回避矛盾,拒绝思考,躲避深刻,它们被观众称为脑残,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失真和失实

第三个问题是庸俗。这类写实性作品不对生活作出审美评判,以低尺度的文明标尺来表现世俗生活当中的饮食男女简单的食欲、口欲的生理性表达。写快乐,写开心,看似接地气,实则挺无聊,艺术上也是有一种低俗趣味。

我觉得这类作品是败坏观众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口味,而且这些创作还形成了一套模式,有他们的创作宝典,叫“不写三角恋,人设怎么办;不去撒狗血,矛盾如何解?”

第四个问题是灰暗。这类作品往往也能触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他们对当下生活也反映有表达,就是没有生活中的亮色,没有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和叩问。剧中这些人物都是疲惫不堪地活着,挣扎着,困顿着,失意着。

作品仅仅满足写实性的生活表面,内容上是一地鸡毛式的现象罗列,情节都是琐碎的、拖沓的推进,没有人物精神世界的展现,看不到时代情绪,看不到人性光辉,看不到生活底蕴,这类问题往往集中在一些写底层生活的人群故事中。

种对生活表层的写实性表达,虽然注入了作者的一种怜悯、关怀,但是毕竟缺乏救赎的力量,要克服这个灰暗的问题,还要做很多深入的思考。

第五个问题是背离。有些现实题材的作品取材角度和观照视野,往往是背离时代主调,背离生活主流,背离人生主题,最后导致背离价值主导

这类写实性作品,喜欢把注意力和眼光集中到生活的边缘地带和另类人物身上。这类作品主要是网络传播,这种创作现象已经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和管理部门的调控注意,这类题材确实要从调控的角度加以关注。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就是指现实题材创作在价值引领上也出现一些背离,有些写实性作品价值判断体系不明确不清晰,比如一些都市情感剧、创业题材剧、青年生活剧当中。讲人际关系,用世俗社会的人情世故取代文明社会的人际关系,把生活技巧当成人生宝典,写竞争可以不择手段、成者为王,写升迁可以不顾人格、只看结果。

这类作品传达的价值引领上的偏离,传达出一种极浓的物质化的生活内容,物欲主义的、欲望性的、极强消费感的社会气息和世态人情。这些作品当中,人性中的真善美和作品的人物同时塌陷。

第六个问题是陈旧。陈旧主要是指一些作品题材重复,故事老套,艺术手法平庸。这类作品当中没有对新的现实生活内容的表达,没有新的人物形象,没有新的价值发现,同时故事陈旧,制作简陋粗糙,同质化倾向严重。就像观众概括的,观一剧而知所有。

要克服这些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从创作的角度去努力提升现实题材的质量,提升创作者在整体上把握现实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四个层面:第一要有对时代的认可认知,第二要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第三要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第四要有对审美的深刻表达。

这四个维度既是中国电视剧写实性原则的内涵和经验,也是克服目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宏观思路。

李京盛:影視创作要守住四条底线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