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泸州:报刊亭守住"城市的微光" 要坚守更要转型》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9-16  
摘要:一家人靠一个报刊亭生活的状况早已成为过去,报刊亭的经营者们也开始为了生活各寻出路。搭售充值卡、电影票、饮料…报刊亭的功能不再只 最后甚至被完全拆除。渐渐的,曾经昌盛的报刊亭没落了,曾经如星星之火一般散落于各街头的报刊亭文化,也成为了城市的一缕微光。 【一种坚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买一份杂志都这么难!”前不久,成都一女大学生刘媛到泸县亲戚家玩,闲暇之余,她想买几本时尚杂志打发时间。无奈走遍了泸县的大街小巷,都没找到一个报亭。据泸县市民易女士介绍,由于城市建设需要,泸县拆除了报刊亭,要买杂志必须到泸州城区买。

  带着“买不到一本杂志”的问题,记者在市区各大街道转了一遍,发现市区的主干道和人流集中地设立了一定数量的报刊亭,但这些报刊亭的主要功能却悄悄变化。为此,记者采访了几家报刊亭经营者和部分市民。

泸州:报刊亭守住

  苏公路报刊亭

  【一段昌盛时期】

  1996-2006年

  十年间曾“一亭难求”

  记者从市邮政公司了解到,自上世纪80年代设立报刊亭以来,我市报刊亭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2006年,是报刊亭发展最好的时期,可谓是‘一亭难求’。”

  说到报刊亭发展的昌盛时期,不得不提到江阳区苏公路报刊亭的经营者王天群,她是第一批经营报刊亭的经营户。上世纪80年代初,报刊亭还不多,而购买书报的市民却很多,王天群常常都忙不过来。“看到生意好,很多人都想做报刊亭生意。”王天群说,由于报刊亭选址和数量都有一定规定,还曾出现过“一亭难求”的现象。

  王天群的女儿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书报生意特别红火,早上来排队买报纸的市民特别多,很多时候报纸都不够卖。“你看我现在还有时间整理报纸,当年,投递员刚刚送来,我都还没来得及整理,就有市民排起队要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报刊亭十年前大概每月要订3万余份书报,而现在每月还订不到2万份。

  据市邮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报刊亭兴盛时期,我市最多时达155家报刊亭。但近几年因各种原因报刊亭数量锐减,目前,我市仅有108家报刊亭,其中城区67家,纳溪区、合江县、叙永县和古蔺县共41家。

  另外,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兴起,很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已经改变了阅读方式,大多从网上获取信息。“而一些书报由于经营不善停刊,整个书报市场都陷入了低迷时期,书报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该负责人分析道。

泸州:报刊亭守住

  【一个没落现状】

  读报的人少了

  生意没有以前好做

  一家人靠一个报刊亭生活的状况早已成为过去,报刊亭的经营者们也开始为了生活各寻出路。搭售充值卡、电影票、饮料……报刊亭的功能不再只是书报,也开始加载其它功能。

  忠山路的曾永涛经营报刊亭快十年了,他不仅是报刊亭的经营者,也是报刊的订阅者。即使是他喜欢看书,但报刊亭微薄的收入,也曾让曾永涛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报刊亭更多的是丰富母亲晚年生活和儿子免费阅读的地方。

  “大多数经营者把报刊亭当作一种增加收入的手段,因为光靠经营报刊亭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家用。”邝先生经营的钟鼓楼报刊亭的报刊销售量在市内排在前列,但他告诉记者,经营这个报刊亭的收入,还不如自己在附近经营的一个小烟摊的收入高。“光靠卖报刊根本就没有什么收入,一个月也就一两千块钱。”

  或许正是因为看书报的人少了,报刊亭经营者的收入低了,愿意经营报刊亭的人也跟着少了。再加上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影响,不少报刊亭的面积一缩再缩,最后甚至被完全拆除。渐渐的,曾经昌盛的报刊亭没落了,曾经如星星之火一般散落于各街头的报刊亭文化,也成为了城市的一缕微光。

泸州:报刊亭守住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一种坚守精神】

  “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

  好坚守 30年来从未歇业

  在江阳区苏公路,有一家在风雨中屹立了30余年的老报刊亭,无论夏秋冬,一年365天从未歇业。报刊亭现在的主人是年过五旬的韩女士,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曾是一名教书先生,“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他常常说给几个子女听的话。“我的父母都喜欢读书,常常教育我们只有多读书,才能明事理,才能有学问。”韩女士说,正是在家庭浓厚读书氛围的影响下,母亲毫不犹豫地决定经营报刊亭。

  记者了解到,20年前,爱好读书的韩女士接下了母亲经营了10余年的报刊亭。“不知不觉30年了,没想到我们成了泸州经营时间最长的报刊亭。”韩女士笑着说,她最喜欢看文学作品,现在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她一有空就看看书。“虽然生意越来越不如从前,但我花在报刊亭上的时间和精力却从未减少。”

  对于报刊亭生意越来越难做的现状,韩女士表示,互联网虽然影响了整个书报市场,但还是有很多东西是网络无法代替的,买书报的人虽然少了,但不能没有人卖。“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

  为老人坚守 只为他们能买到报

  小市中码头一段住着很多老年人,他们清晨去买菜时,总爱去中码头的一家小报刊亭买报纸,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家报刊亭的主人叫夏静,离异的她,带着10岁的女儿同母亲一起生活。夏静的腿有一些跛,做不得重活累活,曾经有人给她推荐过报酬相对丰厚的工作,但夏静犹豫了一段时间,还是婉拒了他人的好意。“我这边很多老年人买报纸,要是我不做了,以后他们就没有地方买了。”

  “有一次,我有事回了乡下两天,老人们买不到报纸,还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这里只要一天没开门,他们都会问原因。”夏静告诉记者,有一位老顾客现在搬去回龙湾了,但他每天早上都会乘车到她这里来买报。

  对于夏静来说,报刊亭承载了她太多的感情。每天,她就呆在报刊亭中,与前来买报的老人们闲聊,任他们翻遍所有的报纸。每天中午,来送饭的女儿都会带一本书回家看,快乐而满足。“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只要还有一个老人有需要,我这家报刊亭就会永远存在。”

  它是生活的“精神食粮

  坚持半世纪 九旬老人不看报不习惯

  91岁的老人廖树祺特别喜欢看报,他告诉记者,1947年,他从成都来泸州工作后,就养成了看报读书的习惯,退休后30多年依然如此。虽然已年过九旬,视力有所下降,但他坚持每天到家附近的淘弥洞报刊亭买报纸,有时是《人民日报》,有时是《国防时报》,有时是《文摘周报》……

  廖树祺爷爷说,他每天都在这里买报纸,看报的习惯已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不看报纸就不习惯。对他来说,一份报纸可供他细细翻阅一天,让他感知到世界的变化,也丰富了他的晚年生活。

  见证成长 80后青年钟爱纸质阅读

  和大多数年轻人不一样的是,80后的吴迪比较钟爱纸质阅读。吴迪告诉记者,他小时候住在郊区不好买书报,常常一本杂志要翻来覆去地读好几遍。“小时候,我尤其爱看《科幻世界》《校园杂志》《青少年文汇》等,现在家里都还有几百本《科幻世界》。”吴迪说,报刊亭给了他无限多的阅读可能,成长中的“精神食粮”多数都来源于它。

  “如果要说最大的收获,那就是让我在小小的家里看到了大大的世界。”吴迪说,报刊亭承载了太多青春的记忆,现在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和当年的积累也不无关系。对于报刊亭的没落现状,吴迪也有自己的看法,“阅读方式的改变是必然,报刊亭的转型需顺应时代潮流才能长久发展。留住纸质阅读的群体,让那成为一种时尚,也许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一点转型变化】

  “城市的文化窗口”带来便利

  书报内容 选精华、弃糟粕

  “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报刊亭的萎缩是不可避免的。”在记者的采访中,黄先明老师如是说到。作为报刊亭20多年的老顾客,黄老师每年花在订报刊上的钱不下千元。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他订阅报刊的种类也日趋减少。

  虽然订阅报刊的种类从最初的近10种下降到了如今的五六种,但对于报刊亭,黄老师还是有感情的。对于报刊亭现在的生存趋势,黄老师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提议。“我觉的报刊亭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电子播报屏幕,以广告的形势招揽顾客购买。更重要的是对于书报的内容要有所选择,选精华、弃糟粕。”

  报亭功能 加载通讯缴费类业务

  面对报刊亭日渐没落的现状,市邮政公司计划对报刊亭实施转型发展,留住城市这道文化风景线。“我们计划将报刊亭打造成为一个便民服务站。目前,在平台内已加载通讯缴费类、电力业务、区域性水、气业务、交警罚没等18项业务,并确立了报刊亭转型发展的三项基础性业务:电力业务、通信费业务、邮件自提业务。开展报刊亭转型服务升级工作,致力于打造集“缴费通、邮政通、票务通、商品通”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大平台。

  记者了解到,我市邮政公司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在我市主城区增加15-20个报刊亭,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城市文化窗口”带来的便利和服务。

  记者手记

  要坚守更要转型

  泸州的报刊亭已有30多年历史,对于这样一个承载了太多酒城市民记忆的文化窗口,不少市民都提出了要去“坚守”。然而如何坚守,我想仅仅靠呼吁人们坚持纸质阅读习惯是不够的,报刊亭自身的转型也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这样的现状,市内很多报刊亭经营者也认识到了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主动探索,尝试着转型。上平远路的余小新夫妻,以“更用心、更专业”的态度为市民提供书报阅读推荐就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我市邮政公司打算打造一个以报刊为主营的便民服务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还有一些市民提出建议,把报刊亭设立为一个图书漂流站,附近的居民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换书看,以这种方式增加报刊亭的人气,打造一个以报刊亭为中心的时尚阅读社区。不管是什么样的变化,至少这都是对于报刊亭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思而变,变而进,报刊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转型,相信能够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走出属于它的变革之路。记者 高武琴 蒲星/文 徐立宏/图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