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64岁的发明家和冲浪粉、47岁的准留学生,是他们抓住了兴...》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9-24  
摘要:似乎也没打算过退休。他希望将自己研发出来的"钓鱼神器"进行推广---目前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业余时间他也会打打麻将、看看电影,保持充 为了冲浪他从新西兰来到南澳,每个上班之前的清晨都要冲浪 无龄感人生方案:John,64岁,新西兰人,目前定居南澳,冲浪粉丝 John在12岁时就学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人:野外露营时霜鬓白发的他们会走在你的前面,舞蹈教室里带着皱纹舞步却和你一样轻盈,退休之后重新开始经营自己的另一份事业……众生中为什么偏偏记住了他们?
64岁的发明家和冲浪粉、47岁的准留学生,是他们抓住了兴...

64岁的John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冲浪。

64岁的发明家和冲浪粉、47岁的准留学生,是他们抓住了兴...

64岁的发明家和冲浪粉、47岁的准留学生,是他们抓住了兴...

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人:野外露营时霜鬓白发的他们会走在你的前面,舞蹈教室里带着皱纹舞步却和你一样轻盈,退休之后重新开始经营自己的另一份事业……众生中为什么偏偏记住了他们?

其实人人心底都向往如此的“无龄感”生活,尽管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无龄感”是一次彻底的精神松绑。我们喜欢给很多事情贴上年龄标签,例如情、疯狂、摇滚、流浪、文艺青年、二逼青年……甚至衣服的牌子和汽车的牌子无一例外,生活中大家畏首畏尾,掂量寻思着这些是否属于自己的年龄范畴。而那些自我松绑的人却让我们深深迷恋,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可以看成“无龄感”生活的经典教材,30多岁的小职员,忽然放下安稳的生活,全心全意地跑到巴黎过起穷得叮当响的画家生活。小职员查尔斯说过这么一句:不是我抓住了绘画,是绘画抓住了我。如此放浪形骸,根本不把年龄当回事,让人鼓掌叫绝。“无龄感”是一种继续往上走的决心,努力实现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简单愿望。我们常把年龄当借口,然后学会了过早放弃自己。于是年龄见长,却不见工作上的精进,看待生活和世界的见地也没有更清晰更睿智。其实这种“往上走”的决心需要我们忘记时间,忘记年龄,如赤子一般憧憬未来,对生活保持好奇。重新学一门语言,只是因为喜欢;重新从事一项运动,只是因为喜欢;重新交一个朋友,只是因为喜欢;重新去尝试一种新生活,只是因为喜欢……这种“无龄感”的生命模式值得穷尽你一生去尝试,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势必把每一步都铭刻于自己内心,哪里还有余力关注岁月流逝、感时伤秋呢?

A.发明才是正经事

64岁,身份标签就是“退休老头”,或者吐槽延迟退休政策的“老头”?

他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他追求的“大马林鱼”叫做发明

无龄感人生方案:老潘,64岁,已有多项发明

对许多人来说,年龄是决定你还会不会思考、能不能有所作为的枷锁,然而总强迫自己做一些年轻人才做的事情也有点“作”,真正突破枷锁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热爱的事业,而不受年岁增长的侵扰。老潘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像《老人与海》主人公一般日复一日地追逐着他的“大马林鱼”,只不过,这条鱼真正地名字叫:发明。

钻研了七八年,他的发明上了央视

说到老潘在发明方面的能耐,女儿小溪颇为自豪。前段时间父亲的发明上了CCT V -10的《我爱发明》节目,正跟朋友聚会的小溪停下一切娱乐游戏,把大伙拉着跟她一起看老的发明。“大概从我幼儿园开始,老爸就开始喜欢搞点小发明,没想到还真地搞出了点名堂。”

这款上了央视的发明名为“钓鱼先锋号”,是一艘大小如汽车后备箱的迷你无人钓鱼船,顾名思义它的用途主要是钓鱼。然而不同于一般的钓鱼工具,它采用水上无线遥控自动钓鱼,因此能够打破传统钓鱼方式的限制,将岸边钓鱼的乐趣延伸到水面数百米远。

这个发明运用了智能声纳遥控、电动船锚、电磁铁鱼竿以及G PS定位等技术,甚至在水下还像头监控水底的状态,且续航时间长达4小时,大鱼小鱼都能上钩,大大提升了钓鱼的效率和乐趣。这项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复杂的细节的发明,老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了七八年的时间。为了不断改良完善产品,他一有时间就带着试验品往郊外跑,在野外一待就是一天,不断钻研如何能让钓鱼船更加实用、好用。

小溪也曾跟着父亲去野外试验,看着父亲满头大汗地折腾他的发明机器,特别佩服父亲的韧劲。其实在两年前,“钓鱼先锋号”就已经初具雏形,但对自己发明要求甚高的老潘迟迟不愿将产品面世,坚持纠细节,对发明进行完善。

计划将新发明推广,已收到不少订单

在小溪印象中,父亲设计发明了许多东西。早年曾在电厂当过学徒的父亲喜欢物理,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但善于自学,好奇心特别强,“脑子很活”。老潘曾开过遥控汽车厂,设计生产遥控汽车模型。后来他发明了一种锁,特别牢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还在深圳打过擂台,将10万块塞在一个保险箱里面,谁能打开锁谁就把钱拿走,最终也没有人能把锁打开。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假币,很多验钞机都验不出来。老潘见状又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纸币,终于发明了一款新型验钞机,在验钞比赛中打败其他所有对手,只有他的验钞机才能把那种假币验出来。除此之外,老潘还发明过警用手电筒———电筒在探照过程中可以进行红外摄像,以及隐秘录音机等等警用设备。

今年已64岁的老潘还没退休,似乎也没打算过退休。他希望将自己研发出来的“钓鱼神器”进行推广———目前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业余时间他也会打打麻将、看看电影,保持充沛精力,但在他心目中,发明才是正经事儿,那种为发明而高燃的冲动和激情,也许很多年轻人都未曾拥有过

B.留学才是正经事

47岁,近知天命之年,

标准生活模式就是朝九晚五喝酒打麻将?

他每天背单词做真题,要做个“高龄留学学霸”

无龄感人生方案:闫斌,47岁,计划报考国外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

最近,47岁的闫斌把孩子送去读大学,家里的书桌从此由他“独霸”。孩子的高考资料被他打包了满满一筐丢进书柜,取而代之的是他从考试书店里淘回的各种G R E真题,他开始伏案苦读,令人瞠目的学业计划从此隆重启动———高龄留学!

每天清晨绕小区慢跑背单词

“很多人劝我,都知天命年纪了,干嘛还跟留学这样的高难度动作较劲?简直就像得了癔症的鸡一样可笑。”即使置身于“高知”为主的朋友圈,闫斌也时常被友人们兜头泼下冷水。但闫斌毕竟是不走寻常路的,在他看来,现在才刚刚摸到留学“第二黄金年龄”的门槛。“50岁才是留学的黄金年龄,事业有成、积蓄可观,孩子即将工作,社会责任包袱即将清空,可谓 有钱又有闲 。”借着留学来实现“返老还童”,不比整天钻研养生防癌书籍、做那些怕死的疾病预防工作强多了?

从此,闫斌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调整得跟孩子准备高考时一样,精心制定了“125战术”(12点睡觉,5点起床)。每天拂晓时分,一个略显臃肿的身影绕着小区的篮球场慢跑,大汗淋漓的脸庞两侧各伸出一条耳机线悬在胀鼓鼓的小腰包上,口中喃喃有词的闫斌用铿锵的背单词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读大学时其实英语成绩一直都不错,现在和外国人进行普通日常交流也没有多大问题,但如果要达到留学级别,还得好好进修下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这个认真倔强的“半老徐郎”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留学计划并非痴人说梦。

闫斌之所以对留学如此执拗,大抵是对20多年前一次失之交臂的留学机会留下了心病。“当时我已经拿到了美国南阿肯色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由于家庭、工作、经济实力等原因无法前行。”沮丧的他后来被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猛然点醒。“如果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那么我对留学的爱,能否也延续万年之久?”时隔多年,这个老年“学霸”认为出国的机会又近在咫尺了。

计划出国后像年轻人一样打工赚生活费

与年轻的准留学生相比,闫斌唯一体现出“代沟”的地方是,他有着刁钻的科目口味。人文社科是他的最爱,哲学、佛学、宗教学等领域于他而言像一座座崇高的精神峻岭,而他执着地认为这些关乎“灵魂”的知识在中国课堂里是很难学到的。“中国的哲学教育实际上是 洗脑教育 ,只会让学生死记某些教条,根本体现不出哲学思辨的魅力来,而讨论式的学习传统则是许多国外名校的经典授课范式。”

但想要入读国际名校的文哲类专业,又谈何容易?“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哲学类、宗教类院校(专业)分布于美国和德国,它们对学业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常年游走于多个留学机构、移民机构,留学分享会亦参与多次,闫斌也能大致判断出自己在留学市场上的“身价”。“名校都需要很大的课外阅读量,我现在烦恼的是,上哪儿淘来外文原始版本的文献?我可不要国内七拼八凑的翻译版。”

而且,留学机构咨询导师一直强调高龄留学有多困难。“SA T考试至少要在2000分以上,平均的G R E分数(口头+定量+解析)要达到685分以上,总是拿这些恐怖的分数来吓我。”但闫斌最大的顾虑并非这些,“我担心的是,现在留学签证都有种不成文的惯例———一旦超过50岁就很难再拿到学习签证,但以投资方式移民出国,我又没有这么多的财产。”不过,他已经笃定决心,一定要和年轻人一起挤G RE、SA T这两条“独木桥”。

海外留学两年,生活费学费总额大约要100万元人民币。“我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去打工赚钱呀!我可以去应聘中国餐馆的厨师嘛!”末了,闫斌从衣柜里取出一件橄榄球球服,这已经是按照他微胖身躯而专门定制的加大版本,“听说在美国不会打橄榄球的男人都是要被鄙视的!”闫斌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出国后的业余生活。“不过,从现在起,我只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学霸。”闫斌嘴角上扬。

C.冲浪才是正经事

64岁,适合的运动仅限于

养鸟遛狗打太极带孙子?

为了冲浪他从新西兰来到南澳,每个上班之前的清晨都要冲浪

龄感人生方案:John,64岁,新西兰人,目前定居南澳,冲浪粉丝

John在12岁时就学会冲浪了,又过了很久这个新西兰人移居到了深圳南澳,虽然他也曾经学过一大堆不同的运动,甚至还包括少林功夫和太极拳,但是冲浪始终是他的最爱。“我干嘛住在南澳?因为每天上班之前我都先去冲浪再说。”对了,忘了说一声,John今年已经64岁了。

冲浪时的“恐惧”让他有活着的感觉

“哟,您这么大年纪还冲浪呐?”在中国认识的朋友常常这么问他,其频率和“您这么大年纪还不退休呐”一样多。被问多了John不知不觉总结出一套标准答案:“工作和冲浪可以保持大脑的活力,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件事。”

John从不避讳谈年龄,也很清楚身边很多同龄甚至比他要小十几岁的朋友们,过着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打牌、喝茶、照看孙子孙女,并非说这样不好,可是真的很容易长出一个大肚子嘞。”John很诚恳地比划着。如果64岁时还能拥有标准的六块腹肌,谁还想要啤酒肚呢?

每天清晨,海滩四下无人,John就带着冲浪板出发了,他喜欢冲浪的速度和力量,如果有人质疑:极限运动适合老年人吗?John被海风吹得红彤彤的脸上会浮现出理直气壮的表情:“我所追求的不就是极限的刺激嘛”。前不久他甚至还应战了一次4米高的海浪,这是将近两层楼的高度,要知道如今很多年轻人冲浪遇到两三米的浪花都不好对付。

“当然会害怕,但 恐惧 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我保持 活着 的感觉。”John的“台词”活像从《教父》里摘抄的,不过他并非一味逞匹夫之勇,“我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如果更高更危险,我就不会继续尝试。”这是他多年冲浪积累的经验。

又开始学习新的冲浪技术

恐怕子女们也不允许上了年纪的父母“乱来”吧?这不是国产电视剧赖以生存的桥段吗?“开玩笑!我的两儿子都是我的徒弟,我一手带他们学会冲浪,他们不仅不会反对我玩,恰恰相反,如果我冲浪他们会屁颠屁颠地跟着。”John得意极了。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他说时间让他更聪明了。的确,“年龄”在他身上仅仅是个数字,和皱纹、冲浪以及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仿佛是两个平行宇宙里的事。John现在从事的事业就是生产冲浪板,他在新西兰甚至也算是个名人,很显然他从来不考虑退休这件事,前段时间他又开始学习新的冲浪技术。

每天清晨海浪带着力量和速度向他袭来时,站在冲浪板上的John会发现,自己竟然还是那个12岁少年。

(原标题:64岁的发明家和冲浪粉、47岁的准留学生,是他们抓住了兴趣,更是兴趣抓住了他们)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