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新疆电影六十年回眸》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5-11-25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新疆电影作为中国边疆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其鲜明的地域风格、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获得独特的艺术声誉与区域辨识度。当我们以既有的新疆电影题材内容、艺术特征反观新疆当代电影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自1955年第一部电影《哈森与加米拉》将哈萨克族题材电影推向全国以来,新疆电影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它们以其各自不同时间阶段的艺术面孔与时代特点共同参与了中国当代多民族电影史的构建过程。

  1955年到1978年,是新疆电影发展的初期阶段。一批早期援疆的中国电影人如陈岗、欧凡等以乌鲁木齐电影制片厂(1959年更名为新疆电影制片厂)为创作中心,以巨大的生产热情投入电影厂的初建以及“边疆题材”影像表达的艺术探索之中。在此期间,《哈森与加米拉》《沙漠里的战斗》《两代人》《远方星火》《阿娜尔罕》《冰山上的来客》《草原雄鹰》《天山的红花》《黄沙绿浪》《绿洲凯歌》《雪青马》等一系列新疆多民族题材的优秀影片奠定了新疆电影银屏初探的先声。此时的新疆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在地域风光、民族特性与历史传奇之外,也对时代变迁与阶级分化的主题高度关切。1962年,原新疆电影制片厂改名为新疆电影译制片厂,履行着电影翻译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1957年—1989年间,新疆电影译制片厂共译制完成维吾尔、哈萨克语影片459部,其中,绝大部分是国产故事片。

  1979年至1999年,是新疆电影的发展与繁荣阶段。这一时期,新疆电影制片厂恢复建厂并更名为天山电影制片厂。经过初级阶段的历练,新疆电影人在漫长的时间追索中收获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培养了成熟的人才以及更饱满的创作热情,与全国电影创作步调一致地进入了影像表达的全新时期。与初期新疆电影生产主要靠援疆电影人相区别的是,此时的新疆电影生产已经形成了本土力量。广春兰、董玲、金丽妮、吐依贡等一批新疆本土电影人开启了新疆本土电影的实验探索阶段,他们逐渐形成新疆电影人的影像自觉,有意识地将本地文化、历史资源与故事片的影像叙事相结合,并能够积极遵循电影市场的规律,探索实行新的生产管理制度,促进新疆题材电影的市场转型。值得一提的是,自1993年始,随着中国电影开始进入实质改革阶段,天山电影制片厂进入“合拍片”时期,这无疑也是市场经济中新疆电影生产谋求出路的一个自然反应。此间,也有诸如《阿曼尼萨罕》《阿娜的生日》等不少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合拍电影中诞生。

  与此同时,新疆的民族题材电影出现了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以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1979年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向导》为标志,新疆电影进入多民族人物影像塑造的成熟阶段。在此期间,《草原枪声》《阿凡提》《艾里甫与赛乃姆》《幸福之歌》《姑娘坟》《热娜的婚事》《不当演员的姑娘》《伞花》《边乡情》《冰山脚下》(曾名《阿克莱》)《奴尔尼莎》《故乡的旋律》《戈壁残月》《亲人》《神秘的驼队》《钱,这东西》《不平静的巩巴克》《魔鬼城之魂》《美人之死》《买买提外传》《光棍之家》《西部舞狂》《火焰山来的鼓手》《阿凡提二世》《良心》《会唱歌的土豆》等一系列影片为中国电影银屏贡献了一幅生动的新疆多民族人物人像谱系。

  2002年至今,是新疆电影的改革与调整阶段,以2002年天山电影制片厂转变为事业编制单位为契机,新疆电影生产进入全新的管理与生产模式,与第二阶段新疆电影选择积极主动与市场结盟的创作不同,此时的新疆电影侧重民族题材的主旋律表达,并以持续不断的奖杯与喜报收获了区域电影在国内的知名度。细数此时的新疆电影,如《真心》《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大河》《鲜花》《生死罗布泊》《真爱》等影片几乎包揽了中国电影所有最重要的奖项,可谓进入天山电影制片厂摘奖黄金时期,形成了中国电影评论人所说的引人瞩目的“天山现象”。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石昊鑫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