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多位导演投拍深圳题材纪录片 如何以情怀吸引观众?》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6-06-15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一批纪录片导演纷纷瞄准深圳,投拍深圳题材纪录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等联合出品的大型都市人文纪录片《魔丽都市》今日在深圳取景开拍,“深圳制造”《野性深圳》《虔贞女校》《布衣中国》等都已拍摄完毕。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显示,纪录片行业总投入和播出时间正在增加。在当下纪录片市场渐渐复苏引发更多关注的当下,纪录片如何以人文情怀、工匠精神赢得更多观众?昨日,多位纪录片导演接受记者采访,分享了对纪录片现状、如何吸引观众、深圳拍摄纪录片优势等问题的看法。

  国内纪录片市场正在复苏

  最近,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正在热播。当神奇又神秘的中医药材,透过拍摄者的镜头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时,立刻吸引了观众。今年年初,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意外走红,它用3集的容量讲述了故宫文物的修复过程以及修复者的生活故事,成功圈粉。而由深圳导演、制作人邓康延拍摄的《民间》曾在央视九套纪录片频道播出,《深圳口述史》纪录片也都登陆了央视纪录片频道和凤凰卫视,掀起一股浓浓“深圳风”。

  记者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6》中看到,2015年我国纪录片行业总投入为30.24亿元,总收入46.79亿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长;专业纪录频道和卫视频道全年共播出纪录片约76400小时,同比增长0.8%;全年首播节目共约24000小时,同比增长3.9%。纪录片质量也得到改善,为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可选项。

  对于现在的纪录片市场情况,央视新影制作中心地理节目部导演黎衍告诉记者,国内的纪录片市场正在复苏,2012年和2014年两季《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当时就掀起了一阵纪录片热,《舌尖上的中国》就是站在人文和生活的视角,很接地气,它不仅通过对美食不同角度的展现,更发掘出美食背后所蕴含的仪式、伦理、民族特质等方面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之后,大家觉得好像探寻到了新的语法语境,所以《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都是人文情怀较浓的,纪录片相对于电视剧、网剧虽然弱些,但市场越来越大,我们很期待。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秦瑜明认为,电视剧、综艺娱乐、新闻一直在我国电视节目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随着“限娱令”以及“一剧两星”等相关政策的出台,纪录片有了更为理想的外部生存空间。观众的观影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综艺节目有它的自身定位,就是为了娱乐观众,但除此之外观众也有文化需求、艺术需求等,纪录片刚好可以满足。”

  深圳创作纪录片有优势

  大型都市人文纪录片《魔丽都市》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等联合出品,《野性深圳》《虔贞女校》《布衣中国》《先生》等均是深圳导演作品,这些导演纷纷将目光投向深圳,深圳纪录片也会频频到外地亮相。正在参加上海电影节的深圳导演、制作人龙淼渊告诉记者,他的公司有纪录片和剧情片入围了创投项目,因为现在不仅是纪录片,整个电影市场较以前都更加热了。

  谈到深圳的纪录片环境,龙淼渊说,深圳的纪录片环境比较自由,深圳也成立了影视产业联合会,能为更多深圳本土创作者提供平台和帮助。此外,深圳也有宣传文化基金的扶持,这都有利于制作纪录片。

  邓康延说,深圳年轻、敢闯,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更多机会和表现方式。此外,政府与企业家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完成《寻找远征军》《寻找少校》《黄埔》《先生》等作品,为历史留下佐证。

  纪录片人文情怀吸引观众

  对于纪录片的观众群,黎衍认为,国外的纪录片主流消费人群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人群,一般在20~50岁。在国内,随着纪录片呈向好趋势,70后、80后是主要的收视人群。

  黎衍今日在深圳开拍纪录片《魔丽都市》的深圳的部分,这部纪录片拍摄四个城市,分为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四集,每集50多分钟,黎衍计划在深圳拍摄到9月份,谈到纪录片该如何吸引观众,黎衍说,纪录片要有人文情怀、接地气,让观众能够切身体会到共鸣的点,但是你展示的角度又要是普通观众很难看得全的,当你给观众提供了生活中更多的信息,他们有所获得,才能受欢迎,“在深圳题材方面,我在前期采访中发现,深圳故事有很多,如市民中心的艺人、深圳生产制造业、工业区、物料供应市场、城中村、大芬村油画市场等,都能展示深圳的精神。除了城市本身的故事,黎衍也认为,现在社会现象很多,纪录片敢于挖掘题材,新技术发展也为纪录片提供条件,如手机也可以成为纪录片的记录工具。”

  邓康延的纪录片《虔贞女校》刚刚拍摄完,现在正在后期处理,这也是一部饱含人文情怀的纪录片。邓康延告诉记者,影片述说的故事,是关于深圳一个名为浪口的古朴的客家村落,还有村落里的一所兴建于1891年的教会女校:虔贞女校,“我们寻根问源,到瑞士、德国查找到当年办学来龙去脉,我们还找到了古稀老人,她们回忆这所学校对她们的教育。”记者查阅资料也发现,“虔贞女校”最早于1862年由瑞士巴赛尔差会创办于香港西营盘,后迁至浪口。当时仅招收女生。直到1923年,学校由仅招收女生开放为招收浪口村的男孩,但男孩入学条件非常严格,年龄不得超过13岁。随后也相继把其他地区的男子学生纳入。到“男女混合”后,学校名字也变更为“虔贞学校”。邓康延说,虔贞女校后来有两位女生进入黄埔军校,这是辉煌但被时间尘土淹没的故事,虔贞女校是国内少有的题材,很值得挖掘并保留下来。

  纪录片创作离不开工匠精神

  记者了解到,关注度极高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制作团队历经了5年的项目调研、连续4个月的纪实拍摄,才完成这部仅3集、总时长150分钟的纪录片。创作纪录片,从来都需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工夫。

  邓康延向记者介绍,纪录片《民间》历时两年跟踪拍摄,他和自己的团队在深圳上百家民间组织中,遴选出12家民间组织,制作出12集本土系列纪录片《民间》,分享他们公益旅程中的快乐、成长与收获。《民间》系列包括《山地救援队》《扶老兵最后一程》《给自己造翅膀》《原上草乐队》《我的磨房百公里》《募师支教纪事》《无线电火腿族》《与海守望》《我家有只流浪猫》《打开自闭的天空》《三叶草故事家族》和《后院读书会》,“纪录片就是要与城市血脉息息相关,我们本身也是民间创作团队,借着民间血性和智慧,创作出能够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反映深圳城市精神的作品。”邓康延说。

  纪录片《布衣中国》历经挫折,拍摄了3年,据邓康延介绍,这是国内第一部大型服装系列纪录片,通过原料、颜色、款式、设计、制造五个技术纬度,反映中国人近代30年服装变化折射出的精神面貌改变。

  纪录片《野性深圳》正在央视审片,邓康延告诉记者,《野性深圳》历时两年,将深圳的动物精彩瞬间定格,“很少城市在中心区有红树林保护区,深圳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团队在动物繁殖期,风雨无阻赶去红树林拍摄,拍摄动物有难度,只能静静‘守候’,特别需要工匠精神,下雨时,或许就能发现动物悲壮的故事。”

  央视五集纪录片《草原,我们的故事》历时两年拍摄,黎衍告诉记者,拍摄团队足迹遍布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甘肃七地,行程12.5万公里,探讨的是草原民族与草原之间深刻复杂的关系,“这部片划分为五大主题,即草原文明的历史与传承、环境与生存、草原生灵的共生关系、游牧民族的时代风貌、草原生态面临的危机与拯救,通过这些故事,向观众展现一个自然与人文交织而成的精彩世界。”

  谈到为什么愿意花长时间投身纪录片,黎衍说,纪录片能够传递正能量,它不是快销品,它会立足于历史和行业,也为后来留下历史档案。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张晶雪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