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海外剧团来華演出数量激增 舞台"西风"吹得越发新鲜》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6-07-13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世界著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最近迎来了她70周岁的庆典。阿维尼翁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小城每当这时宛如另一个世界,而戏剧像是一位千面的魔术师,变幻出一出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戏法”。全世界最有才华的导演、编剧和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好戏,将跨入官方主导单元“IN”和独立剧团的天堂“OFF”,然后被放大到整个世界的上空。

  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英雄广场》,作为主推剧目亮相今年阿维尼翁的“IN”单元。然而,中国观众此前已经在天津举行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提前观赏到了这部作品。同样出现在“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的德国邵宾纳《理查三世》,也曾是阿维尼翁戏剧节的热门剧目,当时要排上7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演出票。

  积极寻找与“他者”的共同基础

  当下,以海外剧团频繁来华演出为主要特征的“西风东渐”,引发了业内学者越来越深入的思考。上海戏剧学院汤逸佩教授把这种现象视作中国戏剧主动缩短与西方戏剧艺术差距的机遇期,从2005年开始,外国剧团来华演出数量激增,戏剧舞台变得越来越新鲜,相比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西方剧本的引进,这次的“西风”吹得更加新鲜,大大开拓了中国了解世界戏剧的视野。西方对戏剧的理解、表达差不多已经同步反映在我们的视野中,他们在戏剧艺术开拓过程中产生的苦与痛,亦通过对话令我们心有所触。

  然而,必须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先锋都意味着先进。西方的话剧人惯用风格化的舞台叙事话语,喜欢呈现给观众剧本故事之外的看法与立场;他们对于戏剧表达的重要命题,频频作出“弃文本”的处理。对此,中国的话剧人应该如何理解? 又该怎样在这些“他者”的进行时中找到自己的未来?

  有专家提出,不能简单地以西方话剧为行业标杆,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中国本土戏剧的发展方向。

  “西风东渐”带给本土戏剧的另一个契机是重新认识经典。随着话剧演出主体的增加,大量现当代经典成为中国剧团热演的剧目,比如尤金·奥尼尔的 《榆树下的欲望》、田纳西·威廉斯 《欲望号街车》 《玻璃动物园》 等等,甚至出现了数个版本的契诃夫《樱桃园》 在国内演出。这些剧目的引进和反复排演,对中国戏剧的原创作品尤其是现实主义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舞台剧领域的‘西风’,看看他们提出了什么戏剧观念,解决了什么创作问题,以此促进中国形成自己的戏剧理论,建构民族本土的戏剧创作观念。”汤逸佩说。

  主动认识差距,中国戏剧也会诞生《阿波隆尼亚》

  日前,在波兰戏剧 《阿波隆尼亚》演出后的一场研讨会上,北京著名编剧过士行说,“无论波兰还是德国,艺术家手里都有一个罗盘,不断地增强思想和人性的厚度。而我们目前的戏剧创作有时对人性主题的关照还不够深入,不够有力。”

  中国戏剧也曾有过不少实验和探索,但对当下时代的正视与回应还太少,没有建立起与国际话剧有效的对话通道。有评论界人士甚至认为,国际高水平的戏剧仍是中国戏剧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海外剧团进入中国从数量和频率上看是挺多,但如果仅仅满足于表面的“一窝蜂”的热,那不是真繁荣。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 (Ntlive) 中国运营者李琮洲在纽约留学时参加过各类戏剧节。他说,成功的国际戏剧节规模有大有小,但对于戏剧的关注是多元的,既能看到来自英美、欧洲的剧目,也有非洲、亚洲等地区的剧团的演出。“英国人借鉴了非洲的戏剧,才产生了自己的 《战马》 (《战马》 马偶所采用的就是南非木偶的设计),我看过的最好的一版 《朱莉小姐》 也是来自非洲的一个剧团演出的,引进海外剧团,不要局限于欧美,要放眼全世界。”

  专家们还认为,中国的话剧观众已经越来越成熟,将成为这一次“西风东渐”的最权威的评价者和受益者。他们越来越敏锐、成熟。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李冬阳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