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助力当代戏剧》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6-07-15  
标签: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助力当代戏剧

  北京人艺导演李六乙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助力当代戏剧

  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助力当代戏剧

  戏剧评论家童道明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助力当代戏剧

  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徐晓钟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助力当代戏剧

  《共同基础》海报

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论坛”助力当代戏剧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样式雷》剧照

  2016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火热上演。近日,本届戏剧季论坛的第一单元也如约而至。论坛由已经88岁的戏剧教育家、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徐晓钟坐镇,数十位来自戏剧界、评论界和媒体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从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出发,围绕“面对当代语境,我国戏剧艺术与发展的考虑”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近四小时的论坛,与会嘉宾争相发言、各抒己见。

  107天国际戏剧季渐入佳境

  从去年开始,国家大剧院连续两年推出国际戏剧季,今年的戏剧季围绕“时代经典·世界交汇”这一主题,在107天里,盛邀来自德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中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53场演出。精心策划的三大板块更是中西辉映、各领风骚:展现时代精神的“中国原创”板块,呈现出本土创作的生机;着眼世界潮流的“德语戏剧”板块,捕捉到德国当代剧场艺术的风向标;重温历史经典的“致敬大师”板块,则汇聚了世界优秀戏剧院团,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德国邵宾纳剧院等将分别带来原汁原味的看家剧目。据悉,本次戏剧季将持续至9月24日,还将陆续上演香港话剧团《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国家话剧院的《杜甫》等剧目,而“致敬大师”板块的《假面舞会》、《威尼斯商人》、《伪君子》也将陆续登台。

  名家学者聚高峰论坛碰真知灼见

  台上流光溢彩,台下的深度探讨也从去年延续到了今年。今年戏剧季期间,国家大剧院将依旧推出两场颇具分量的高峰论坛,为戏剧人搭建自由交流的话语平台,共谋当代戏剧的发展。其中论坛第一单元吸引了众多嘉宾参与。中国剧协主席、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先富,中国儿艺副院长冯俐,北京人艺导演李六乙,戏剧评论家童道明,戏剧导演、中戏博士生导师罗锦鳞,中戏戏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先,德语戏剧专家、中戏戏文系教授李亦男,青年导演李伯男等人纷纷发言。濮存昕认为:“国家大剧院在戏剧方面已经成为了一个海纳百川的平台,有一种国家级殿堂的强大气场”。论坛围绕三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碰撞出不少真知灼见。而8月31日,还将举办第二单元论坛,届时将由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主持,探讨“中国戏剧与当前国际戏剧的交流与借鉴”。

  关于引进

  要避免美学和理论的混乱

  近年来,国外戏剧的大规模引进成为了一种“潮流”,对于这一现象,与会嘉宾认为不能盲目追捧,要保持理性的清醒。张先表示:“引进大师的经典作品,一方面打开了视野,国内剧院可以从中吸取先进经验,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如果是鱼龙混杂地引进,有可能会破坏当地的创作植被,而且把外国制造作为吸人眼球的噱头,对于观众的戏剧审美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导。”罗锦鳞也提出:“大量国外戏剧的涌入一方面让我看到了繁荣,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美学和理论的混乱。在引进国外剧目时,必须要有鉴别能力,不能一味跟风。”李六乙则表示:“引进外国剧目给予了观众选择的权利,也为创作者提供了自觉思考的机会,这种大量的引入并不可怕,只是需要有所警惕,保持清醒的认识与鉴别。”

  关于观众

  要有心怀观众的重构

  戏剧与观众的关系也是与会嘉宾讨论的热点,他们认为当代戏剧要发展,经典戏剧要传承,就不能忽略戏剧和观众的关系,中国戏剧要面向中国观众,当代戏剧要面对当代观众。童道明称:“观众是戏剧除导演、编剧和演员以外的第四个创作者,对于一部戏剧而言至关重要。”罗锦鳞也认为:“戏剧是属于观众的,创作者要了解观众所思所想,考虑观众是否能够接受。”至于今年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德语戏剧板块,李亦男深有感触:“这三部戏展现出德国戏剧构作模式下的一种成果,其核心理念就是让戏剧如何面对今天的观众,把戏剧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对接起来。比如《共同基础》描述的波黑战争其实离普通观众很远,但却能够打动中国的观众,就是因为它的内容形式都是贴近观众的;易卜生的经典《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虽然是讲述姐妹间的爱恨情愁,展现封闭的家庭生活,但完全从今日观众的需求出发进行了重构;《等待戈多》则借助两个演员滑稽的肢体表演,让贝克特的经典呈现不是永恒的荒诞,而是加入了观众真正感兴趣的元素。”

  关于创作

  在“代言”之外缺乏对生命、社会的反思

  不少与会专家还对当代戏剧发展进行了反思。虽然当前中国戏剧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吕先富指出:“北京的戏剧产业链不完善,大部分剧团仅是一个剧目的生产单位,在如何心怀观众方面亟待加强,产业链条中的营销、推广、发行等环节并未形成规模,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宣传大而无当,人才队伍匮乏。其次创作理念、模式也有待提升,对观众欣赏口味的引领和把握不足,创作模式封闭,缺乏创意。另外缺乏能够广泛覆盖各个阶层观众的作品。”张先则对戏剧创作的方向表示了担忧:“当下戏剧作品的创作方式多是在做‘代言’,为历史代言、为文化代言、为国家代言,看不到创作者的风格、意识,对生命、社会的深刻反思。”李六乙也认为,“创作者本身的短板,也是制约我国戏剧发展一大因素。创作者首先要明确对自身的认识,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戏剧的提炼认识,有没有足够的美学修养去做戏剧的升华,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去做戏剧的表达。”

  关于美学

  忘掉自身文化基因的创作是没有根基的

  论坛还围绕“如何将中华文化艺术美学体现融汇在艺术创作中”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研讨。一些创作者结合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畅谈了自己的体悟和思考。冯俐以儿艺的一系列作品为例,阐述了将中华文化艺术美学融入当代戏剧创作是完全有可能的,她提出:“中国儿艺通过探索小剧场剧目和儿童剧的创作,呈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三个和尚》、《成语魔方》都是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和健康的人格融入到作品中,恰恰在国外也受到了欢迎。”李伯男也认为:“中国的传统美学有形似和神似两个概念,形似是表意,神似则是传情,而在戏剧创作中就是要形神兼备,重在传神。我观看大剧院原创话剧《样式雷》时感受特别深,在演出气场的流动下,我获得了很深层次的审美,这就是将传统美学融入到戏剧创作中的体现。”李六乙则表示:“忘掉历史、忘掉传统,忘掉自身文化的基因,这种创作是没有根基的。继承自身文化的基因,其实应当是创作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文/本报记者 郭佳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李冬阳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