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印度电影有三宝:开挂、跳舞、色彩好》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6-08-24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最近,正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引起了观众的欢乐吐槽。7月19日,该片还在北京某影院举办了一场“弹幕”试映场。

  这部电影中,男主演赤手空拳爬上几百米高的瀑布,凌空射一支箭就可以穿破几十米外的树干——夸张的剧情被视为典型的印度特色。如果说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医不好,那么印度电影的三宝应该是:开挂、跳舞、色彩好。

  其实中国和印度在很多方面颇为类似:都有非常悠久的文明,同属四大文明古国之列;都在近代遭遇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在20世纪中叶独立或解放;人口众多,人力资源成本低;国土面积大,民族众多,等等。

  印度电影与中国电影也有相似的发展轨迹——都在20世纪初诞生,20世纪中期迅速发展,并且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受新技术和互联网驱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然而,两者又有很多不同。相较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电影工业,印度电影工业的发展远超其经济发展水平。在那里,诞生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宝莱坞——并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屹立于世界影坛。

  一个奇异的现象是,好莱坞大片很难打入印度市场,因为印度观众对本国电影无比忠诚。

  “开挂”的英雄

  根据艺恩咨询的数据,2010~2016年,中国7年间共引进7部印度电影。目前,2015年5月22日上映的《我的个神啊》以1.2亿元票房位居首位,其余票房均不到2000万元。《巴霍巴利王:开端》还在上映中,不过从目前走势来看,超越前者很难。

  虽然印度电影在引进片中仍属小众,但很多人对神秘的印度电影工业充满好奇。几个月前,笔者来到印度,与《巴霍巴利王》导演S·S·拉贾穆里进行了多次交流,对印度电影工业的独特之处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拉贾穆里擅长让电影里的人物“开挂”。

  他此前的代表作《功夫小蝇》,讲了一个男人化为一只苍蝇复仇的故事,脑洞很大。

  对于《巴霍巴利王》,拉贾穆里解释说,“它不是史实,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既让角色的动作非常奇幻,又依然有人类行为的逻辑,带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视角。”

  “事实上,观众也不会相信电影中的一切,但他们可能愿意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如拉贾穆里所言,男主角在电影中的确非常奇幻:只身闯兵营、徒手斗蛮牛。

  关于“开挂”,其实很容易在印度文化里找到解释。印度人崇拜英雄,主流宗教印度教又是多神教,将英雄赋予神性一直是人们心照不宣的文化修辞。这种修辞如今被应用在大量印度商业电影中,也就是我们戏称的“开挂”。

  说起来,仅从技巧而言,印度片的“开挂”还颇受中国影响。

  上世纪70年代,很多中国电影被引入印度,大部分都是武侠、功夫类电影,以李小龙、成龙等的电影最为典型。这些电影在印度很有市场,只是后来见得多了,印度观众有点审美疲劳。

  当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出现时,看到人在水上漂、树上飞,印度观众张大了嘴巴。中国人知道这是轻功,但是对印度人来说,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也是“开挂”嘛!但他们仍然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

  实际上,以《卧虎藏龙》为代表的中国武侠片、以《巴霍巴利王》为代表的印度神性英雄电影,以及以《蝙蝠侠》为代表的好莱坞超能英雄电影,本质上都是一种“开挂”,都源于一种个人意愿在“非人”偶像上的投射。只是,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解释体系。

  想吹冷气还是真爱歌舞

  一部印度电影通常的时长为2.5~3小时,其中有40分钟属于歌舞,因此一部电影通常分成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主要交代剧情和人物,下半场歌舞居多。

  很多人都好奇,印度电影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歌舞。一个典型说法是,印度天气炎热,为了让观众在有空调的影厅多呆一会儿,让他们觉得票价物有所值,制片方才在电影中加入大量歌舞,硬生生将原本2个小时的故事撑到3小时左右。

  当然,实际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知名影评人magasa曾表示,歌舞是印度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歌舞表演也是印度的舞台传统。从古典梵语戏剧到各种民间戏剧,一直有大量歌舞存在,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自然会影响现今观众的欣赏偏好。

  据说在印度的乡村电影院里,如果片中有一段歌舞特别精彩,观众会要求倒回去重放一遍,不然就不允许接着往下放。

  歌舞对于印度电影如此重要,以至于诞生了一个专门的岗位——歌舞导演,负责一部电影的音乐舞蹈编排和场面调度。

  印度电影自1931年进入有声时代以来,音乐和舞蹈便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印度的音乐工业和电影工业已密不可分、互利共生,市场上50%以上的音乐是电影音乐。很多电影都会在上映前先出唱片,中小成本电影仅通过唱片收入就能收回成本。

  与大多数印度电影一样,《巴霍巴利王》中也有三段歌舞表演。据拉贾穆里介绍,印度歌舞表演分两种,最常看到的一种是突然进入电影,单纯为烘托情绪,而不为表达剧情;还有一种是导演借歌舞来表达原本需要台词表达的东西,以更加含蓄和热烈的方式传达感情。《巴霍巴利王》属于后者。

  至于明艳、饱和度高的色彩,则是印度电影的一贯特色。从街上五彩缤纷的沙丽就能看出,这是印度人的审美偏好。

  电影票“白菜价”

  近50年来,电影成为印度重要的大众媒介。通俗化的剧情、低廉的票价和相对舒适的环境,使得电影成为印度最大众化的文化消费方式。

  笔者在印度了解到,印度电影票价可以说是“白菜价”——在类似万达影院的高端影城里,一张电影票不过150卢比左右,约合人民币15元;而在设施较为普通的社区影院,一张电影票只需50卢比左右,约合人民币5元;很多社区影院甚至会推出5卢布(约合1元人民币)的特价票。

  与电影票价相对应的是,印度电影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号称印度史上投资最高的电影《巴霍巴利王》,成本不过才17亿5千万卢比(约合1亿6975万元人民币),这已经远超以往任何一部印度电影的投入。

  这其实与中国港台地区及日韩等国家的电影生产模式类似。无论是香港、台湾,还是日本、韩国,电影投资规模都很小,因为观众数量有限,无法承载大投资、大制作电影。

  印度电影从业者的工资也非常低。笔者探访《巴霍巴利王》片场时,在正午40摄氏度的高温下,数百名工人在刺鼻的油漆味中手工铸模、浇筑、用砂纸打磨制作各种电影道具。经询问,这些工人工作一整天,工资不到人民币100元。

  宝莱坞不是印度电影的全部

  以中央邦(印度中部的一省)的温德亚山为界,印度被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不同的人口起源,不同的语言和宗教信仰,让一山之隔的两个地区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大部分中国观众熟悉的印度电影其实只是宝莱坞电影而已,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三傻大闹宝莱坞》。

  实际上,宝莱坞只是印度电影工业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其全部。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印度有多种语言、民族,仅官方语言就有18种。不同语言、民族的人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于是诞生出丰富的小语种电影类型。以北印度孟买为中心的宝莱坞印地语电影和南部泰米尔语、泰卢固语等小语种电影,共同构成印度庞大的电影工业。

  《巴霍巴利王》产自托莱坞,是泰卢固语电影区。托莱坞以特伦甘地邦的首府海德拉巴为中心,是印度的第六大城市。南印度的小语种电影通常只在其语言所在地的1~2个州上映,而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北印度电影,则以更大众的英语和印地语为主语言,盛行全国。

  拉贾穆里表示,南北印度电影从内容上来讲并没有多少区别,南北部电影都有歌舞,题材大多与家庭有关,技术人员也会在各地的电影工业之间游走。当然,文化上可能略有区别:宝莱坞电影在情感表现上比较细腻,托莱坞的电影则色彩更加鲜艳,剧情更加夸张。 

  最主要的区别是放映范围:印度有29个州,宝莱坞在全印度都很流行,托莱坞电影通常在2个州上映,泰米尔电影在1~2个州上映,其他电影则基本局限在1个州之内。

  宝莱坞占据了印度电影产业的50%,托莱坞和泰米尔电影各占20%,剩下的小语种电影合计占10%。

  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票房,产自泰卢固语地区的《巴霍巴利王》不得不制作了很多不同的语言版本,在全国市场发售。

  好莱坞赚不到印度人的钱

  每年,好莱坞电影都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拿走50%的票房收入,甚至更多。在印度,情况则完全不同。

  印度对好莱坞电影进口数量有限制,而且好莱坞电影在印度的票房很低,平均每年仅占5%~10%。

  2014年,这个区别特别明显:在中国电影年度票房排名中,《变形金刚》《星际穿越》《X战警:逆转未来》《美国队长》高居前10名。而印度电影年度票房前10名里,没有好莱坞大片。

  其实,产生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印度电影的细分化和碎片化,充分迎合本国不同地区观众的观影需求,定位极其精准,让好莱坞毫无容身之地。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张晶雪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