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专家学者把脈广东地方戏剧发展与傳承》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7-01-08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金羊网讯 记者叶志垚、黄宙辉,通讯员张晋琼、王琴、于童报道:粤剧、潮剧、汉剧、雷剧、山歌剧、采茶戏……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价值的广东省地方戏曲剧,如何在传统戏曲的困境中突破和创新?1月8日,“2017粤戏越精彩——全省优秀地方戏曲剧种汇演”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省的戏曲工作者与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把脉广东地方戏剧的发展与传承。

  戏曲要找到最无可替代的根本

  “传统戏曲一直在强调创新,但是很多时候,观众更希望可以保留传统的东西。”《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表示,“这是矛盾的,就好比住在北京胡同里的人,特别渴望改善老旧的房子,希望可以住进高楼。但是路人会说,别拆,保留它,这多美呀。这就是由群体出发点不一样而导致的内外有别。”如何在这种矛盾中找到平衡?赓续华认为,不同的剧种,要找到本剧最精华,最无法替代的东西,排演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每一个剧种要有自己的特色,让观众一看就记住你。通吃的剧种没有,我们要紧紧抓住自己最擅长的那一块。”

  “戏曲需要敬畏传统,不要轻易去更改经典的作品。”当代著名剧作家、北京人艺一级编剧郭启宏认为,中国戏曲是从诗词曲流传下来的,它的古典文学性与现代截然不同,“以昨晚的粤剧《牡丹亭》为例。古代的情感表达是含蓄的,然而昨晚《牡丹亭》剧本经过修改,情感表达太过直白,反而破坏了这部经典作品的古典美。”

  国家一级编剧赖汉衍在当代戏曲经典的保留上也有同感:“我们现在的戏,缺乏能沉得下去创作的东西。大家都在强调节奏,要求节奏快,适应现代人。但是很多传统经典的折子戏,节奏恰恰是慢的。”他认为,一味强调快节奏,为了迎合年轻人去追求戏曲现代化,反而会让戏曲变味,失去本真。戏曲有特定的规律和特定的观众。来看戏曲的人,与去看电影大片的人,追求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戏曲不会因为不够“现代化”就失去魅力。

  戏曲的移植创新需打好基础

  赓续华指出,现在广东省乃至全国不同剧种的发展不均衡,需要区别对待。有的剧种传统很丰厚,城市化、普及化程度很高;而有的剧种则相对本土化一些,这就要求剧团们在紧紧抓住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全面开花。赓续华形象地把这一建议称为“演剧既要过节,又要过日子”,“过节,就是演好自己的经典作品;过日子,就是在日常的演出中,去试试移植别的剧种。”不过,她同时指出,移植剧本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剧本身的特点和演员的功底,始终遵守原剧的美学与追求。“比如在这一次汇演中,雷剧对莆仙戏《春草闯堂》的移植就是成功的,雷剧表演得很像一个群戏,所有的角色都生动且特色,这就是老百姓爱看的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表示,任何经典都是常演常新,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传统的品质,回归艺术的最高标准。“由于时间有限,戏曲的表演常常需要进行压缩,问题是很多剧一压缩就失去了精华。”王馗指出,“这是因为编剧和演员的功底不够。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戏剧,从深层次去挖掘其传承性和代表性。”

  “我认为现在的戏曲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即缺乏文学性和好的戏曲结构。”郭启宏指出,一些戏曲在移植改编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文学性,缺乏对人物的刻画和表现力,结构常常过于平铺直叙,缺少冲突,“人性是戏曲的灵魂,希望创作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传统戏曲发展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打好剧本创作的基础。”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编剧梁健忠说,“只有把基础学好了,才能变化,才能更好地创新。”

专家学者把脈广东地方戏剧发展与傳承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下一页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