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德奥风格”的现代演绎》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7-04-23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1792年,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了维也纳。这一年几乎可以视作维也纳荣膺“音乐之都”美誉“元年”。他在维也纳拜访了另一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此时音乐神童莫扎特已经在这座城市长眠了一年,这三位作曲家被后世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头”。在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心中,似乎从那一历史时期开始,维也纳的乐团就被赋予了一项重要的使命:他们必须能够遵照维也纳的音乐传统风格演奏贝多芬的每一部交响曲,这种传统风格则被冠以“德奥”之名。

  更有趣的是,作为一种审美思潮,“德奥风格”的演进与大众古典音乐审美间有着一条迷人的鸿沟。具体到今天,很多听众心中最传统的贝多芬交响曲,应该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富特文格勒、凯格尔等一批德奥指挥家创造的、以严谨冷静为根基的演绎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4月上旬,维也纳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两场贝多芬交响曲作品音乐会恰恰打破不少乐迷的幻想。这支有着100余年历史的交响乐团,在指挥家菲利普·乔丹的执棒下,为北京观众上演4部贝多芬交响曲作品,出乎意料地呈现出4种不同的演绎风格。

  首先上演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有着“田园”之称,通过指挥家乔丹对作品的塑造不难发现,他以极度浪漫化的方式解读着“田园”这一曾风靡古典乐坛的概念。在他的指挥棒下,乐团时常表现出极为戏剧性的节奏和力度变化,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作对于音乐线条的苛刻要求。原本音乐中极其微妙的“呼吸”,被明显而个性化的“喘息”所代替。在第三乐章中,贝多芬着力描写一幅“乡村聚会”图景,很多舞蹈性颇强的旋律充盈其中。但乔丹通过突出铜管声部,将舞蹈性一一打破。在第五乐章中,原本由弦乐创造的、层次鲜明的旋律也被铜管的强力演奏所掩盖。

  在下半场的《第七交响曲》中,乔丹通过较快的速度达成流畅意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旋律创作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乔丹的演绎通过快速的衔接极为精准地展示出了这部交响曲作品丰富的线条和浑然一体的音乐织体。

  第二晚,维也纳交响乐团在乔丹的指挥下演奏了贝多芬第四、第五两部交响曲。在《第四交响曲》中,乔丹对于力度的把握依旧夸张,以个别和弦的突出提示着作品整个和声的塑造。这种演绎方式大胆地放弃了结构的搭建,极为契合这部交响曲的艺术特色。

  随后上演的《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乃至整个古典音乐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当然也是最常上演的作品之一。或许正因如此,乔丹和维也纳交响乐团都希望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这首贝多芬名片式的经典作品。但也许指挥家与乐团在塑造风格的同时忽视了技术层面的诸多难题,导致第二乐章中复调赋格部分难以对齐。然而瑕不掩瑜,从整体而言,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奏,仍然给观众带来一场音乐盛筵。

  两场音乐会、4部交响曲,乔丹和维也纳交响乐团为北京观众展现了4种不同风格的贝多芬交响曲。整体而言,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绎富有个性、不失水准,但显然这种脱离传统的演绎很难令部分专业乐迷信服,也许这恰恰昭示着音乐审美在这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