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评论: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谈论金曲奖》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7-16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评论: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谈论金曲奖

萧敬腾颁奖给林俊杰

评论: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谈论金曲奖

本届金曲歌王歌后

  诞生于1990年的台湾金曲奖,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25周年。这25年里,它在台湾这个音乐重镇成长,曾经一度风光,成为华语乐坛的一面旗帜和风向标。然而近几年,对金曲奖的诟病越来越多,死板的报名资格,金曲奖老旧的评审机制,封闭的发展方向,让金曲奖从一个华语乐坛最具权威的音乐奖项,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群星拼盘表演。其实任何事物兴衰有常,怕的是对落后视而不见,孤芳自赏。

  采写_本刊记者 王亚星 蒋梦瑶

  金曲奖曾是华语地区最为权威的音乐颁奖典礼,曾是华语流行乐坛的指向标。之所以用“曾经”来修饰,是因为当金曲奖走过第二个本命年之后,越来越呈现一股疲软之气。越来越孱弱的影响力,让金曲奖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黄舒骏曾用只有流行没有音乐来为流行乐坛做下批注,而如今的金曲奖或许也可以用只有颁奖欠缺金曲来形容。当音乐市场整体滑坡,音乐格局随之发生转移。华语音乐的重心逐渐向内地倾斜,台湾音乐市场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今年有不少内地音乐人出现在金曲奖候选名单上,李荣浩提名五项也确实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然而当结果揭晓,仍令人失望——除了寥寥的内地音乐人最终获得奖项之外,大部分奖项仍然被他们留给了台湾的音乐人。尽管宋冬野在台湾正当红,他甚至带着《董小姐》去了台湾巡演,但因为金曲奖的条例规定,宋冬野和阿肆等在去年大放异彩的音乐人,甚至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而号称要不被民众引导,而去引导流行的金曲奖,的确没有选择大众的偏好的,陪跑多年的林俊杰和戴佩妮最终拿起了最高的奖赏,怎么看都像是一场迟到多年的安慰奖。

  除了颁奖结果令人失望,当天六小时的红毯、颁奖典礼同样沉闷无聊。当主持人庾澄庆丧失了顽童的本性,呆板地引导一个个环节;当官员的致辞、颁奖及歌颂本土的主题喧宾夺主,让整个颁奖典礼严肃沉闷得犹如一场内部的表彰大会,其萎靡和僵硬让人不禁尴尬地调转头去不忍直视。

  当金曲奖始终将眼光停留在台湾乐坛的一亩三分地的时候,当它所谓的创新成为却沦为了无关痛痒的表彰,所谓的引领潮流最后却选出了一些不具参考价值的作品,我们不得不思考它的指标性是否仍然公允和值得尊重。曾经是指点整个华语流行乐坛的金曲奖,是不是不合时宜并且有必要改变了。

  面对曾经辉煌如今落魄的金曲奖,我们多少有点尴尬和不忍,但关于金曲奖我们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谈谈。一味地回避和漠视,关于金曲奖,恐怕日后我们将彻底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第25届台湾金曲奖颁奖盛典落幕不久,网上随之开始了对金曲奖的抱怨与吐槽。确实,时至今日,固守旧规的金曲奖身上已经不是一两条槽点了,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特点在乐坛的变迁中已经渐渐成了鸡肋。本刊专访两岸音乐人,看同一个奖项在“内外人”心中有何不同。

  每年报名台湾金曲奖的作品多达上万件,然而报名资格的审核已经可以除掉相当一部分了。比如必须赶在截止日前报名,忘了报名再好的作品也没你戏。这些规定无可厚非,然而,“报名作品必须在台湾地区首发或至少同步发行”这一条着实过于画地为牢。一张唱片再好,此条不过,它便没有了机会。今年入围金曲奖五项大奖并最后斩获最佳新人奖的内地歌手李荣浩,他的专辑《模特》在台湾发行的时间比内地早了一天,正好符合规定。多少年来作为华语乐坛标杆的金曲奖对于发行地如此严苛,还真让人无法理解,这条报名资格在内地乐坛引起了很多争议。一向标榜面向大中华地区的台湾金曲奖,为何要让“发行地”成为作品报名的门槛,这实在令人费解。

  参与讨论嘉宾

  黄子佼 (第25届台湾金曲奖音乐大导师)

  薛忠铭 (台湾音乐制作人)

  洪敬尧 (第25届台湾金曲奖音乐总监)

  游威 (华语金曲奖总策划)

  蒋明 (资深乐评人、媒体人,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创始人

  黄子佼

  这个规则本来就是这个奖项规定的。就像你今天参加世足赛,世足赛有世足赛的规定嘛。你总不能说巴西太远了,我不去。这个事情是你必须要遵守主办方的一个规定,不然你大可不要来玩。

  薛忠铭

  如果说不限于台湾首发的话,那可能它评选的作业量更大。另外台湾来颁这个金曲奖,可能台湾人都没有听到其他地区发行的专辑,那台湾这些消费者也会疑惑说,这个歌没有在这边发,我也没听过,他就得奖了,很奇怪。可能这是目前金曲奖的想法吧。

  蒋明

  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这两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歌曲变成了数字发行,甚至是网络自我发行,某些歌曲确实具有一定的社会传播率,那你能忽略他吗?你到底是因为一个规则而去限制某些事情,还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去改变你的规则?另外从历史的遗留来看,金曲奖面对的是整个华语音乐,在很长时间代表了华语音乐一个很高的标准,而它现在由于游戏规则没有革新而忽略很大一部分华语作品,这个规格确实有点过时了、老套了。

  台湾金曲奖的评审团由台湾“文化部”邀请、他人推荐或自荐各大唱片公司的老板、制作人、乐评人、DJ等业内人士组成,在初审期间组成一个几十人的评审团对报名作品进行筛选。进入复审阶段后评审团人数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留减半,这个阶段选出入围作品。最后揭晓获奖名单的当天,评审们要统一把手机交出来,“关”起来开会,投出最后的结果。除了总召集人其他评审们也是坐在台下等待开奖才知道谁是获奖人,他们只知道自己投了谁,却不知道谁有多少票。这样看来评审团机制是尽力做到了保密、公平。

  然而,表面的公平之下也存在问题。参加过评审的台湾音乐人便提出:评审团成员并没有跟随主流音乐的发展而发展,依旧由很多早期的音乐制作人组成,这些制作人对于流行音乐的发展多变多少较为保守和不敏感,这样投出的奖项让很多音乐人不能信服。再者,专业的奖项并不是专业的评审在评,而是所有评审一起评出全部奖项,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评审的专业性。以权威落脚的金曲奖如今连最核心的评审团都遭到业界质疑,评出的奖项还能有多少含金量呢?

  黄子佼

  我始终觉得评审团的人数可以更多些,不管是海峡两岸三地啊,大家可以一起加入,票数更多,更具权威。

  薛忠铭

  专业奖项的评选是不是真的就是专业的评审在评,举例说如果是评最佳编曲,是不是找优秀的编曲人来评,还是说找一票人全部来评所有的奖项,这是不一样的。如果真的要把它变得那么专业的话,应该是每一个奖项都有一群单独奖项专业评审来判断,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洪敬尧

  有很多很棒的音乐人他们没有去参加成为评审,而参加评审的些人员他们很多已经是比较早期在做流行音乐的了,没有时下主流音乐的音乐人来当评审的话,很多人会问到底这个评审的标准在哪里?作品也很容易成为遗珠。

  各种类型的歌手一起入围争夺“最佳”是否合理,是金曲奖一直以来存在的争议,比如本届金曲奖,玩嘻哈音乐的蛋堡和周华健一起入围竞争“最佳男歌手”,虽然奖项最后让林俊杰获得,但是对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的如此“包容”是否太过“一锅端”?很难想象评审团在面对这样两位风格迥异的歌手时,是凭什么标准投票的。

  对于是否应该考虑增设更为细分的奖项,业内人士也各有看法。赞成者认为细分后更为合适、公正,反对者则认为不同类型的音乐人都应站在一起接受评审,这样才算公平,细分后则变成了奖项分配。据说台湾“文化部”十分重视大家对金曲奖提出的意见,也就此事找来业内大佬开会,终究还是各有意见,无法达成一致作罢。

  黄子佼

  在奖项上面是不是可以再增设?例如这几年大家都觉得舞曲可以再拿出来讨论。其实蔡依林得的是女歌手奖嘛,或者说她的年度歌曲奖,但其实还有更多的“蔡依林”啊,他们可能专辑的质感没那么好,可是他们的舞曲、单曲是不错的呀,尤其是最近韩国的风潮,大家对舞曲都特别的热,那是不是可以单独来讨论这个事情。

  洪敬尧

  奖项的设置应该走向更多元的分类,要分门别类,要在每个项目上详细地去分别,比如说嘻哈类型的,你就专门有一个嘻哈的最佳专辑或者是最佳的作曲作词,区分一下。金曲奖已经都形成那么久,大家是希望在所有的音乐种类中去区分优秀的专辑啊。

  不同于格莱美的工业奖项,关系作品能否入围金曲奖直至获奖的,其实就是评审们的耳朵和他们个人的主观意见,客观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不出现。即使遇到同票的情况,也可能因为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把奖颁给票数位列第二的入围者,详情参考蔡依林获得第十八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今年的“歌王歌后”林俊杰和戴佩妮,二人都是多次入围,擦肩而过。今年终于拿奖,却不是在二人作品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时候,让人质疑又是一件金曲奖“还债”事件。

  也许是台湾乐坛近来过于低迷,面对内地音乐人才的辈出与韩流这剂毒药,台湾乐坛败下阵来,一派老人唱新曲,佳作甚少。获奖作品没有强有力的说服性,获奖嘉宾依旧是“老人”、“旧人”,金曲奖近几年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影响力也随之越来越弱。

  黄子佼

  比起电影的影响力,音乐的影响力确实在下滑,这个是肯定的,但我觉得大家做音乐的热忱还是不错的。我觉得像林俊杰的歌确实也挺好的,也也值得得奖,但是它会不会越来越少被人关注,我希望不要是这样

  游威

  金曲奖它每一年选出来“最佳”,往往并不是这个歌手最有代表性的专辑或者说音乐达到巅峰极致的作品。所以说,永远是错位的,包括林俊杰和戴佩妮,我也不觉得这张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包括当年的庾澄庆凭《海啸》拿金曲奖,我觉得其实是蛮搞笑的事情;包括蔡健雅三次获得“最佳”也是一件很搞笑的事;都无法跟音乐真正的趋势去同步。

  周杰伦是金曲奖的常客,也保持着多项纪录,他在金曲奖上一共抱回了15座个人奖杯,包括“最佳专辑”“最佳专辑制作人”“最佳年度歌曲”“最佳单曲制作人”“最佳编曲”“最佳音乐录影带导演奖”等重要奖项。其中拿了3次的“最佳专辑”。而他离获得金曲奖大满贯只差一座“最佳作词人”的奖项。周杰伦的第二张个人专辑《范特西》也创造了金曲奖上的“神话”——在第13届金曲奖上,这张专辑入围9项大奖,最终抱回5座奖杯。

  它也让王力宏成为最年轻的歌王。

  王力宏1999年以《公转自转》获得第10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当时他年仅23岁,成为了金曲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歌王。

  改变仅限台湾本土歌手参选规定,张学友和那英随后获奖

  张学友是“第一个夺得金曲奖的非台湾地区音乐人”。他获得第9届金曲奖“最佳国语演唱人”时,恰逢这一届金曲奖组委取消了入围歌手的地域限制。若不是因为前8届的参赛地域限制,想必张学友在金曲奖上的成就远不止这些。

  那英是第一位获得金曲奖歌后的大陆歌手,2001年她凭借《心酸的浪漫》击败了王菲、张惠妹莫文蔚孙燕姿等强大对手获得第12届“最佳国语女演唱人”,这也是大陆音乐人目前在金曲奖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传播,金曲奖越来越像个高冷的姑娘。

  一直强调是华人音乐最有影响力奖项的金曲奖,强调是包括内地、新马地区的大中华区奖项,台湾金曲奖在显示自己的包容性。但事实是,在网络、交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在两岸交流合作如此频繁紧密的情况下,台湾金曲奖并没有成为两岸三地华人共襄的盛举。宣传不到位,传播效果不佳,金曲奖甚至没有与内地的观众、媒体建立起联系,一场标榜权威的颁奖盛典并没有在内地这么大的市场中引起关注和讨论,台湾金曲奖越来越像个高冷的姑娘,不愿与他人接触,自娱自乐

  黄子佼

  每一个奖项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走向,这个部分我觉得是金曲奖的一种性格,它就是不跟市场靠拢,它就是有他自己坚持的方向,这些事情是见仁见智,你可以说他不够主流,或者是固步自封,孤芳自赏,但是我只能说金曲奖肯定是最公平的。这一点我可以保证,其他的事情就大家自己判断,各有喜好吧。

  游威

  台湾金曲奖连新浪微博都没有,很多网友都经常以为是华语金曲奖。我记得是去年还是哪一年好像林俊杰没有入围,他们就到华语金曲奖的微博下围攻,我觉得挺可笑的。他们不太会用这些新的媒体去进行沟通,等于就是有一点固步自封。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