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影像艺术在中国进入了当代艺术的收藏》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8-08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原标题:这场影像 我们实在不起来

  关键词:影像展《这个夏天我们爱影像》

  影像在今天大多数时候仍然是艺术家观念或行为作品的记录工具,而这些观念和行为却只是象征性的重复或表演性的姿态,看似和社会、政治相关,但是却毫无社会性和政治性可言。不管是在对影像此种媒介的使用中,还是在最终的展示中,鲜有艺术家就媒介本身做出思考,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在画廊暑假季开始之前,佩斯北京趁着艺术家个展空出来的档期将其2000多平方米的白立方打造成了一个黑匣子,首次集中以影像为主题做了一个大型群展。参展的15件作品并不共享任何主题或风格、类型,有高清影像、影像/录像装置,也有动画和新媒体作品;有对生死、时间、记忆、力量、美学的抽象思考,也有对绘画、影像两种媒介之间界限的考察,还有对社会的介入及对政治、文化、城市、后殖民等现代性议题的反思。14位艺术家和艺术家组合中有已然享有盛誉的“大咖”,也有年轻的新锐,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坚持完全相异的创作方式和理念。正因此,展览题为“这个夏天我们爱影像”,不就展览进行任何内容、主题上的描述或预设的价值判断,放弃在展览中置入线索,仅邀请观众进入一个视听空间进行体验和感知。

  而对于那些熟悉了这里极简空间的观众来说,这个展览其实并不会显得太过陌生。由于展览多为架上作品,展厅极少出现重大改造。此次的空间改造也几乎仅限于从白立方向黑匣子的过渡——和每次展览相同的写在入口处墙上的策展辞及参展艺术家名单、垂挂在墙上的电视或投影、放在地上的监视器——除了动着的画面以及各件作品由于无隔墙或吸音设备而产生彼此混合在一起的声音,现场几乎给人感觉是在看一场墙体涂黑、地面铺了黑地毯的绘画展。但是,这次的黑匣子改造又并非乏善可陈,尽管是一个影像群展,但是,在现场几乎看不到裸露在外面的插口、线路等。几乎完全开放、无间隔的布展方式也简单有效地避免了投影仪和电视、音响等电子仪器在盛夏的散热问题。

  哪怕是拿出所有的空间,我们也仍然看到,在中国当下的艺术环境中,一场让人眼前一亮的展览总是在别处。毕竟,不论是以群展还是个展的方式,不论是小规模还是大规模的呈现,影像艺术在今天都不大可能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般被赋予大于绘画或雕塑的当代、先锋元素,也不大可能激起观众过度的神秘和好奇。与那个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不同,影像艺术在今天已经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可以公开在艺术机构和画廊展出,可以以文字、图片和视觉材料的形式进入文献记录,可以进入美术馆收藏和艺术史书写;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极大地革新,艺术家们也不再需要以那个年代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艺术家们不再需要向电视台、海关或朋友处租借摄影机器,取而代之的是廉价且专业的摄影器材、剪辑软件,以及一流的展示设备和空间。尽管这个群展是佩斯北京首次用全部的展览空间来呈现影像,但它也仅是798同期开幕的众多展览之一,并没有过多的特殊性和闪光点。

  而且,随着影像艺术上半年充斥在各种画廊个展中,并在香港巴塞尔上独占一角之后,这个展览对影像艺术的进一步升温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更不要提不论是在策划的思路上,还是作品的选择上,或是展览空间的设计上,展览都呈现出再中庸不过甚至讨喜的做法。这让展览感觉像是一次心不在焉的期中作业或是不温不火的年中总结,仅仅提供了一个消夏好去处。

  影像艺术在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当代艺术的收藏,是艺术市场的新宠,是艺术家的时髦标签,和谐地让精英和大众共居。无论怎样来看,我们似乎都已经完全地接纳了影像艺术的存在。但是,如果仔细审视当下影像艺术的创作、展示,以及围绕影像艺术的写作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又似乎如故。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影像艺术”从来都不是陌生的。在我们惯常所认为的中国当代艺术肇始之时,影像/录像这种媒介便开始进入艺术家的创作,进入观众的视野。尽管有与中国当代艺术相同的几十年历史,但是,影像艺术的创作在今天仍然保持着其产生之初的那些形态和面貌,甚至还失去了其最初表现在张培力、耿建翌、李永斌等艺术家作品中的张力,以及对媒介本身的反思和批判。

  影像在今天大多数时候仍然是艺术家观念或行为的记录工具,而这些观念和行为却只是象征性的重复或表演性的姿态,看似和社会、政治相关,但是却毫无社会性和政治性可言。不管是在对影像的使用中,还是在最终的展示中,鲜有艺术家就媒介本身做出思考,从而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对画面和声音、展示空间关系等等这些尤为重要的因素的思考就更为鲜见了,更不要提作品对空间、历史的介入,或是利用媒介实现创作观念的最大化了。这些创作不试图把自身从媒介中解放出来,也不试图把媒介从其自身的传统当中解放出来。与此相关的还有话语和书写的止步不前。尽管影像艺术和行为、装置等等都进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正统,但却鲜有相关的艺术史梳理或书写。大多数展览的书写方式都是对作品的二次呈现,并不断地巩固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或是各种作品的堆积;而大多数文字的书写方式则动辄重思、没落,无视影像艺术在全球当代艺术史中的发生和发展,无视影像艺术在中国特殊历史时期与现代性发展不可割裂的关联。

  所有这些问题都体现在这场不温不火的群展当中:各种作品毫无选择地在一场展览中呈现;空间仅仅是一个放置作品的场所;作品和展览一样显得老生常谈……和有的创作一样,影像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做这样一场展览的理由和噱头。因此,和这场展览一样,关于影像,我们爱的或许是它带来的观众在展厅中的久久停留,它在艺术市场的不断升温,它几乎成了一个当代艺术家必然触及的媒介,它在阐释层面的丰富性,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权威,粉碎了精英和大众的界限;而我们不爱的则是所有那些用中庸或者讨喜的方式回避的东西,如明确的态度、立场、观点、思考等,即主体性和最微观层面政治性的绝对在场。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王蔚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