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青春片浪潮下学院派影评如何发出理性声音》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9-09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原标题:青片浪潮下学院派影评如何发出理性声音

青春片浪潮下学院派影评如何发出理性声音 

《闺蜜》剧照。

青春片浪潮下学院派影评如何发出理性声音 

老男孩猛龙过江》海报。

青春片浪潮下学院派影评如何发出理性声音   

后会无期》海报。 

  青春题材电影票房走势强劲,由边缘正式走向主流,中国电影的发展风向将由年轻观众主导□中国电影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电影评论不能缺席,更不能失语□新媒体影评已经发挥出决定票房成败的功能,而学院派影评却没有这样的能量

  2014年刚过去8个多月,中国电影总票房已成功突破 200亿元,较2013年提早了近百日。有关数据也显示,今年暑期档票房超过90亿元,几乎是2010年全年票房的总和。接下来还有多部备受关注的新片将陆续上映,业界预计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有望向300亿元迈进。

  8月28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14电影理论评论年会暨 《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两份报告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进行了细致解读,不仅列举了种种数据,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青春题材电影的市场表现与90后观众群的崛起两大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青春题材电影由边缘走向主流,其原因与80后、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电影观众主体密不可分。而这三代人带有强烈的主体性、参与性与复杂性,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的发展风向将由他们主导

  《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是由电影界资深专家精耕细作的权威报告,也是我国唯一的年度类电影理论评论报告。 《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从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声音等各个专业角度,对年度电影艺术创作进行专业梳理和点评,关注内容与细部艺术思维,同时还针对电影的退化之处提出有价值的批评。《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则聚合了电影产业研究精英,在翔实数据与丰富调研的基础上,深入辨析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机遇并提出战略发展建议。

  根据两个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电影的票房数字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但过度商业化、跟风投机、质量参差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报告细致分析后发现,以当代都市为背景的情及青春成长类电影在票房成绩上表现亮眼。报告同时也指出,尽管青春题材电影的数量快速增加,但其中很多影片缺乏内在的情感动力和创造性的艺术特质。因此,报告认为,如果青春题材这一富矿被浅层过度消费,将不利于这一类型影片与广大受众刚刚建立、依然脆弱的审美互信。

  2014年,青春题材电影依然是票房主力军:2月的 《北京爱情故事》;4月的《同桌的你》;6月的《分手大师》;7月的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小时代3》、《后会无期》、《闺蜜》。当中,《小时代3》、《后会无期》堪称今年的两大话题之作,舆论对两部电影的对比以及由此展开的对于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大讨论,极有可能成为2014年度最难忘的电影事件。

  青春题材电影由边缘走向主流,其原因与 80后、90后甚至 00后逐渐成为电影观众主体密不可分。而这三代人带有强烈的主体性、参与性与复杂性,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的发展风向将由他们主导。

  90后观众已经占中国电影观众总数的1/3……90后观众的主要观影目的是娱乐与社交……帅哥美女华服,纠缠不清的爱恋,关于梦想与现实,等等,这些商业电影元素都很容易让目标受众——90后们——沉醉其中

  在都市文化、青年文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介于15岁至24岁之间的90后观众的审美取向与消费动机极具观察价值。

  《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的各5家影院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基本信息、观影习惯、观影态度、观后行为,以及其他追加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影院观众的总体情况为:女性观众占六成,25岁至39岁的观众占53.6%,18岁至24岁的观众占33.1%。换言之,90后观众已经占到观众总数的1/3。并且,月消费300元至1000元的女性观众是90后年龄段的主体观众,对于她们而言,娱乐与社交是最主要的观影目的。高中生群体对偶像、明星的关注度更高,但稍显盲目;初中生群体观影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网络评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具有重复观影的习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0后观众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体意识,乐于与他人分享交流观影感受,观影意愿和观影评价很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并且,对自己喜爱的偶像和明星具有较高的忠诚度。

  由上述结果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主体来自年轻一代,这也是青春题材电影越来越受欢迎的主因。不过,相较于电影的艺术性,年轻观众更看重电影的娱乐性,这种观影倾向的负面效应催生了大量快餐电影的出现。

  中国电影正面临新一轮洗牌。对于新一代观众的需求,有评论曾这样说道:“你可以讨厌《小时代》,但你却不能忽视《小时代》的观众群,因为他们或许将决定中国电影的未来。 ”

  青年影视学者蒋尧尧一直十分关注青春题材电影,最近,她深入研究了《小时代》系列电影,并以此为例对当下年轻观众群的审美心理进行了分析。她说:“《小时代3》的前半小时可以被视为一本动感的时装杂志,美衣华服逐一登场,其华丽程度较之《小时代2》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对包装的过度着意掩盖了电影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 ”她认为,一部商业电影希望通过视觉效果让观众获得感官上的审美愉悦,这一点并没有错,更何况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大多也是冲着视听感受而来的,但是,在故事方面,《小时代3》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棉花糖,看起来大得诱人,但实际却小得可怜。 “《小时代》系列电影之所以有不少拥趸,根本上来说,正是因为它拥有一切可被称为商业电影的必要元素。帅哥美女华服,纠缠不清的爱恋,关于梦想与现实,等等,这些商业电影元素都很容易让目标受众——90后们——沉醉其中。 ”

  蒋尧尧将《小时代》系列电影定义为“粉丝电影”,她说:“《小时代》系列电影是《小时代》系列小说的衍生品。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来。很多90后恰恰是伴随着《小时代》故事中的主人公顾里、林萧等人一同成长起来的。他们同这些人物一起经历了璀璨的高中时代,经历了情感充沛、理想泛滥的大学时代,也经历了步入社会之后的尴尬时代。因此,他们对电影的追随,与其说是对小说,或对‘小四’的追随,还不如说是对自己青春岁月的追忆郭敬明的作品虽然叫《小时代》,但实际上折射的正是当下巨变的大时代中一代年轻人的生活现状。他们追求理想、追求爱情友情,也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在这个朋友圈中经历的小时代正是中国大时代的缩影。 ”

  不仅是《小时代》系列电影,还有韩寒的《后会无期》,以及其他被90后观众青睐的青春题材电影,都是通过不同的视角,用小人物的小故事折射这一代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管这样的世界观或人生观是否被上一代人所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诠释令年轻观众产生了某种共鸣,因此获得了票房上的呼应。

  《小时代》也好,《后会无期》也好,都存在于理解与不理解两种声音之间。如果简单地以错和对来判断青春题材电影的内容与指向,显然过于简单。应当说,中国电影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时期,此时,电影评论不能缺席,更不能失语。

  新媒体影评对传统电影评论产生了冲击,甚至正在压缩专业影评的发声空间……要深入研究如何对新媒体影评进行合理的规范、利用与把控,使其更健康地发展……观众观影心理逐渐走向成熟,需要更专业、更理性的电影评论,而不是那些被商业裹挟、被红包裹挟或是被舆輿论裹挟的功利性影评

  《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会结束后,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了“电影理论评论年会论坛”,主题是:如何运用电影批评的力量,来促进电影创作和产业的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表示,应当重视并强调电影理论评论的重要性,同时还针对当下的电影生态及影评和影评人所遭遇的尴尬,提出了各自的建设性意见,为未来电影批评的发展出谋划策。

  北京大学教授陆绍阳认为,电影理论应着力于梳理和展现电影发展的重要成果,找到电影发展的规律,并指导电影生产与创作,电影批评则要在观众和电影之间架起一道桥梁,电影理论评论一头联结着创作,一头联结着观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晓云推崇有力量的电影批评,他认为好的电影批评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也提出,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不久前,著名影视评论家赵卫防也曾就有关问题接受记者专访。他特别提及新媒体与电影评论的结合。他说:“近几年,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对电影票房具有强力影响。我认为,新媒体带来的效应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来说是好的,大的趋势也是好的,它已经成为电影产业的一股推动力,尤其在宣发、营销方面的作用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 ”

  但是,新媒体影评对传统电影评论产生了冲击,甚至正在压缩专业影评的发声空间。对此,赵卫防坦言:“我是搞学术性专业电影评论的,我跟我的很多同行也在探讨这个问题。学院派影评更侧重于对电影产生美学上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它能够帮助电影提升文化质量、艺术内涵,也能帮助观众提升欣赏水平,但是,对电影产业的直接助推作用却很小。或者可以说,一个学院派评论家的评论很难左右观众的观影选择,反而豆瓣、时光网等新媒体上的影评可以非常有效地影响观众。新媒体影评已经发挥出决定票房成败的功能,而学院派影评却没有这样的能量。 ”

  《201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调查显示,目前,通过在线网站购买电影票的观众比例逐渐上升,这一现象表明,新媒体影评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赵卫防提醒说:“不要忽视新媒体影评的一些负面效应,比如病态营销。目前看来,我们应该肯定新媒体影评的主体作用,不管是对创作,还是对营销,都在产生积极的推动力。但是,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如何对新媒体影评进行合理的规范、利用与把控,使其更健康地发展。 ”

  同时,赵卫防还表示:“因篇幅限制、发表平台有限、受众有限等原因的影响,传统电影评论渐趋边缘化。我认为有必要扭转这种局面,最主要是拓宽传统电影评论的传播面、影响面。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观众观影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他们会需要更专业、更理性的电影评论,而不是那些被商业裹挟、被红包裹挟或是被舆论裹挟的功利性影评。 ”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邵希炜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