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一说是英雄,他们就不看《警察日記》的困惑》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9-16  
摘要:呼和巴特尔最后找到宁瀛当导演--他在一本《艺术电影速查手册》上看到了宁瀛执导的《民警故事》。2013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警察日记》 郝万忠在另一个旗任公安局长。到任不久,他注意到大门外天天有个"疯女人"抱着孩子请愿。同事下属都说别理她,这人闹了好几年,就是个疯子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主旋律电影的麻烦

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片,“主旋律”养活了从制作到发行的一套人马,《时差7小时》后,包场埋单不复存在,一套人马,人仰马翻。

主旋律片开始变种,大片式的《建国伟业》,靠的是明星撑场;默片式的无名片,“指哪打哪”,拿奖后直接入库。

有人不信邪:艺术片导演、民间老板都来操持“主旋律”。不变的困惑是,观众怎么看,“有关部门”怎么看。归根结底,电影,还是市场说了算。

图为《警察日记》里场面最大的一场戏,郝万忠带领全副武装的警察抓捕某煤炭集装站罢运组织者。究竟定性为劳资纠纷还是黑恶势力,局里两种意见僵持不下,郝文忠最终选择了后者。 (剧组供图)

每年节,父亲坐在上座,做年终总结:今年老大不错,生意又赚了两个亿,咱们就兴旺;老二我觉得你哪个哪个案子做得不错,但是你什么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总结完了,全家才开始喝酒。

宁瀛很想拍这场戏,最终因为拍起来花钱太多,取消了。

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导演宁瀛的映后讨论会不怎么愉快。两个月前,这里放映了她18年前执导的《民警故事》,这晚放的则是她2014年3月21日公映的新片《警察日记》。前者以极度纪实的语言讲虚构的北京片儿警故事,一向颇多赞誉,英国《泰晤士报》当年评价它是“北京警察日常生活面貌,荒诞、诙谐又令人不安”。讨论会的主持人问宁瀛,都是写警察的电影,为什么18年之后拍了这么一部像主旋律的作品。

宁瀛不同意说《警察日记》是主旋律电影。在主持人又提了几次“歌颂英雄”之后,“我就特别武断地打断她,把她轰下台了。”宁瀛说。

《警察日记》的主角郝万忠,生前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局长,2011年去世后,他确实成了英雄。电影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投资拍摄,影视制作人呼和巴特尔拿到这个项目,这是他第一次做电影。经历过几次不成功的尝试,呼和巴特尔最后找到宁瀛当导演——他在一本《艺术电影速查手册》上看到了宁瀛执导的《民警故事》。2013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警察日记》的主演王景春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我只写反面人物”

郝万忠从普通巡警考上刑警,进刑警队报道那天就赶上大案子:一家人正办婚礼,只隔着一条狭窄的楼道,另一家住户被人灭门。这个案子伴随了他的整个刑警生涯。宁瀛翻看了郝万忠留下的68本日记,每一年,他都在日记里整理一遍案情。

“案子没破,专案组是不解散的,从他刚上任的时候接触这个案子,到最后他成了局长,变成专案组组长,都没破案。那个楼慢慢变成了一个空楼,所有人都搬走了。”这桩悬案被安排在影片叙事的两端。片尾郝万忠又一次回到案发现场,因为秘书告诉他,那楼要拆了。十几年里他时不时会去一次。蛛网遍布、积尘经年的荒屋,墙上血迹仍在。两星期后,在公安系统的一次“局长比武”中,他跑了1000米,心脏病发作离世。

头尾之间,影片铺陈了郝万忠的主要事迹:冲进住宅扑倒持刀伤人男子,狙击手子弹划破了他后背的警服;替堵截高速路的民工讨薪;带队抓捕嫌疑人后独自折回一贫如洗的农舍,在嫌疑人母亲身前放下一叠钱;大年夜把妻儿送到父母家楼下,在妻子怨怼的目光中转身上了等候他的警车……

片中一个记者的调查串起了这些片段。总编辑把这位资深记者叫进办公室,当着公安系统宣传领导的面,把采写这位英雄模范的任务交给他。“我不是说过了吗,我只写反面人物。”记者黑着脸拒绝,“我把他写成英雄了,他经得住网上人肉搜索吗?”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政文采访部主任、高级记者汤计客串出演那位总编辑。他是记者的原型,郝万忠的报道是他采写的,电影里那几句台词是他的原话。在2011年接到任务写郝万忠事迹时,他已经多年不写树立典型的报道。上一次写是2004年,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因病逝世,汤计为牛玉儒写的长篇报道,得到胡锦涛的重要批示,号召全体干部向牛玉儒学习。“那以后我决定不再写这种报道,”汤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为那个时候官员风气下滑很快,我怕再写一个典型,经不起时间考验,过两年发现有问题,那不是坏了吗?”

他反而给自己定了个指标,每年写三篇重点舆论监督报道。他写了《王木匠“神话”的破灭》——呼市公安局建成仅4年的11层指挥大楼给炸掉了,为了给“西北第一高楼”腾地方,结果发现项目背后所谓的港商,是个小学文化程度的骗子;他写了《万里大造林还是万里大坑人》,写了赤峰市原副市长《草原巨贪徐国元》等。

接到写郝万忠的任务,汤计疑虑重重:“那时候鄂尔多斯名声非常不好,民间非法集资很多。这样一个地方的公安干部,真的一点没问题?”分社老领导也劝他慎重,“别一世英名栽在这儿了。”但内蒙古公安系统的游说让他难以回绝,“他说我们知道你是拿放大镜看人,真是经得住你检验,我们也放心了。”

一说是英雄,他们就不看《警察日記》的困惑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真实的郝万忠 (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供图/图)

你给我钱干嘛,你来毁我啊?

“他真的不钱,他爱惜羽毛。”经过大量采访调研,汤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官总得有人当,你弄一个爱惜羽毛的、能办事的,总比弄钱的强。”

郝万忠的确没有爱钱的必要。电影里的记者采访郝万忠的哥哥,戏是在一辆宾利车上拍的。那真是他哥哥的车,“我们可没钱租辆宾利来拍戏。”宁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郝万忠的哥哥经商,资产20亿。1990年代中,郝万忠还是个中学教师的时候,哥哥已经是成功的商人,郝万忠要去考公安,哥哥非常不屑:你到我这儿干,考公安干什么?

但穿制服是郝万忠挥之不去的情结。拍摄之前宁瀛采访了郝万忠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能干的生产队队长,很聪明的农民。”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80年代初,郝万忠的父亲干过建筑队,因为工伤,不能再干体力活,就去一处看守所当了伙夫。看守所的子弟从来不带郝万忠玩,因为他们的家长是穿制服的,而他家里不是。

郝万忠的司机给宁瀛详细描述了郝万忠拒收人情的场面。一个公司老板有求于公安局,他的夫人来给局长送钱,郝万忠用极糙的脏话把女人骂了出去。“我就分析他为什么这么过激。这个根本就不是他要的东西,正相反,他看到这些贿赂的人是极其反感和不耐烦,不能容忍的状态——你给我钱干嘛,你来毁我啊?”宁瀛说,“他也并不是一心为民苦哈哈的那种。我觉得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郝万忠的父亲给宁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父亲有特别能干,特别正直的一面,教育他们要走正道,要出人头地。但是也有特别自大的一面。他父亲住着别墅,跟我说,我完全靠我自己,不靠这两个儿子,我能够给我所有的子孙每个人两百万。”

郝万忠当上公安局长,已经快40岁时,还会不时把父亲请到单位去,在一些大事上听听父亲对他的意见。每年春节家里聚会,都是父亲坐在上座,做年终总结:今年老大不错,生意又赚了两个亿,咱们就兴旺;老二我觉得你哪个哪个案子做得不错,但是你什么什么地方做得还不够。总结完了,一家人才开始喝酒。“是一个很有家规的底层农民家庭。”宁瀛很想拍这场戏,但是拍起来花钱比较多,剧组得到的场地又不理想,她不愿敷衍着拍这个家庭聚会,干脆取消了。

是不是“高大全”?

电影里有一场戏,一群拿不到薪水的民工上高速路口堵路讨薪,局长郝万忠到现场处理。他叫手下民警把欠薪的老板带到面前,“三天时间,要不你拿钱,要不咱们看守所见”。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之后,有学生追着宁瀛问,你这不就是写了一个“高大全”吗?

“他的出发点是对底层人的同情。他也是底层出来的。但其实他的方式不那么合乎法理,等于是威胁,我就拘你。没有什么依据,很直接的。”宁瀛并不承认这是“高大全”,而是有的观众进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我不能责备这些人,但的确你的思想自由被绑架了。”

她希望描述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格。另一个案例她曾写进剧本,但最终公安系统不建议使用。在准格尔旗当局长前,郝万忠在另一个旗任公安局长。到任不久,他注意到大门外天天有个“疯女人”抱着孩子请愿。同事下属都说别理她,这人闹了好几年,就是个疯子,孩子挺惨,手被雷管炸坏了。郝万忠让人把女人叫进来,问清事由:孩子在街上玩,捡到雷管,也不知深浅,玩着玩着爆炸了。当地有很多家煤矿,而且过去这么些年,根本不可能找出来那雷管是谁家的。

郝万忠问女人,30万够不够赔偿你孩子,你就不要到局里来闹了好不好。女人讨了几年公道没有结果,一听这话激动得给跪了。他把女人带到地图跟前,让她指出来在哪儿炸的手,以这个位置为圆心,以最小半径画圈,哪家煤矿最先被圈进来,就出这30万。简单粗暴,但问题解决了。

影片里郝万忠侦破了“鞋店杀人案”,带队到嫌疑人家中布控抓捕。嫌疑人押上警车,老母亲追出来呼喊着阻拦。在一个煽情的慢镜头里,郝万忠从警车前转身折回老人家中,从自己兜里掏出一叠钱放在木然无措的老人面前。

“他跨步走过去的时候,其实是仿佛走回了自己年轻时的身世。”宁瀛这样考虑这个镜头,但她又犹豫了很久,“因为这么一写,容易让排斥主旋律的人认为你不过如此。我完全可以让他跟司机说,把钱给老太太,太不容易了。但这太廉价了。我的镜头永远在尽量把你拽到人的层面看郝万忠,而不是道德评判地去说这个事做得太英雄了。”

英雄是郝万忠身后被加上的光环。影片中写到的鞋店杀人案,曾经拍摄成专题片,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的“天网”栏目中播出。电视里的郝万忠,就是普通的一个基层公安局局长,不带任何英雄色彩。描述成为英雄之后的郝万忠变得困难,“你刚说这个人是一个英雄,还没赞美呢,他就逆反式地不能再看。有些话题已经被打上那么深的各种烙印,有的词汇都被染成了某一种颜色,说话就变得很难。”

在《警察日记》里宁瀛感到的是双向的挑战:一边是用旧有的“英模主旋律”标准来要求影片的人,要让他们接受更客观的阐述方式;另一边是因为排斥主旋律以致对人性力量已经失去信任的人,让他们得到某种感动,更加宽容地审视身边人事。

郝万忠的妻子是宁瀛惟一没能采访到的人。她农村出身,最初和郝万忠是一个学校的教师。郝万忠去世后,她曾经接受过一次媒体采访,之后一概拒绝。“他妻子恨透了。他们这样的工作量,你们给他们做体检吗?她就问公安局,你们说他是个英雄,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你们想过怎么去保护他们的性命吗?”宁瀛说,“从人本位出发,其实影片里有很多对现实的很冷静的陈述。”

上一页1下一页
网络编辑: zero 责任编辑: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刘维

相关新闻

杜琪峰内地警匪片的虚构与现实
杜琪峰和韦家辉听过很多对内地公安的抱怨;也听过很多内地公安的抱怨,公安们用各种带着地方口音...
不是宣传片,是故事片 黄建新谈《建国...
172位明星集中出现在一部电影中,这是中国电影绝无仅有的事,但对于导演,无异是一场“灾难”...
中法合拍,土豪去哪儿了? 《夜莺》案...
中国人觉得电影是个艺术品,但法国人觉得电影是个消费品。要让两方面人都接受,本身就是个问题...

一说是英雄,他们就不看《警察日記》的困惑

评论14
评论发送中,请稍候
1234

回复

同步回复到:

  • 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评论发送中,请稍候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