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王岐山为何推重大清"晋官"陈廷敬》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9-27  
摘要:解任回乡。一年后,清廷又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其实山西本省出生的官员,反而没有外省任职山西的官员那么麻烦,这是因为清代的回避制度。清代推行回避制度最为坚决,使得部分出身山西官员而不任职山西,为他们自我保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屏障。清代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原标题:王岐山为何推重大清“晋官”陈廷敬

《财经》新媒体小满 卫诗婕 黄姜片/文

山西官场余震不断,9月25日,山西阳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民、山西晋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树新、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委书记秦建孝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山西本地官员接二连三的落马,给履新山西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带来不小考验。重振吏治和改变山西政治生态正成为王儒林工作的重中之重。9月16日至19日,履新尚未满月的王儒林前往吕梁。王儒林此行考察了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乡--吕梁来堡村。他解了到于成龙的生平事迹,当得知于成龙墓冢曾两次被严重破坏、目前一片荒芜时,王儒林要求修复于成龙的墓地和故居,并提出要“研究如何在吕梁、在山西落实总书记关于弘扬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于成龙廉政文化,以古代廉吏于成龙为鉴,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王儒林提到的指示是在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据《清史稿》记载,山西籍官员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后官至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政绩卓著,廉洁刻苦,曾两度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对此清史专家王俊义的解释是:终其一生,于成龙都能“固守清俭”。在当时的官场中,虽也不乏于成龙这样的清官,但更多的官仍是贪赃枉法,贿赂公行,朋比结纳。康熙所以一再肯定于成龙是“清官第一”、“廉吏第一”,正是要树立一种正面形象,使百官效法。

因此,王儒林在山西反腐节点前往吕梁,并发问:“吕梁的传统文化重德重廉,现在为什么出了这么多贪官污吏?成了全国发生腐败问题最出名的地方呢?”也是拿于成龙树立典型,借弘扬山西本土廉吏,来再造山西政治生态。

提及历史上山西能臣的典型,恐还是现任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早些年就向下属推荐的《大清相国》中的陈廷敬,王岐山虽未详细阐述推荐的理由。不过该书讲述了出身山西的陈廷敬不贪不腐而又有作为、最后得以善终的一代能臣的人生经历。

该书作者王跃文在书成之后,交代了新作的初衷:“康熙朝名臣辈出,那时候的官场关系复杂,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带着这样的疑问,他查阅了大量史料。最后对陈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晋官陈廷敬

2013年,《凤凰周刊》在《王岐山脸谱》中提到,“王岐山喜欢看书,曾向下属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大清相国》等书”。据媒体报道,王岐山向下属荐书的具体时间是2007年年底,时值王岐山卸任北京市长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大清相国》。

《大清相国》被媒体形容为“充满正能量”,写的是清代山西名臣陈廷敬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在官场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他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最后老死相位。

《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的形象,确实是可以被树立为公务员的典型。在今日官场道德堪忧的背景下,陈廷敬为官讲究忠义、仁、清廉,德行上自不必说,除此以外,陈廷敬身上还有十分可贵的品质--实干而低调。

同时,陈廷敬为官注重整顿吏治,狠抓贪腐。1684年,陈廷敬向朝廷上奏,大意为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后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贪污库银,陈廷敬上疏弹劾。

此外,陈廷敬还注重考察吏员。陈廷敬曾上疏称:“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而巡抚总督,则要考察他们是否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陈廷敬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后下谕实行。

当然,《大清相国》一书还讲述了陈廷敬年少时因科考弊案而受尽磨难,后与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争暗斗。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

据《东方网》报道,临别之际,王岐山向众人推荐精明能干而又不乏铁腕的清朝官员陈廷敬,除有自我比照的意味,更多的是鼓励下属们要做一个好官--独善其身,为官清廉,精明能干。

王跃文曾说:“我以前写现代官场,《大清相国》则是从历史角度写。诚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觉得,历史小说的写作应不止于还原历史,而更在于为当下提供借鉴……生活不断往前走,我相信历史中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借鉴的好东西。”

山西官场沉珂

山西籍在清代一朝,能臣颇多,于成龙和陈廷敬可谓是其中典范。不过,梳理于成龙和陈廷敬的仕途可以发现,两人虽是山西籍官员,却均从未在山西本地任职。

1661年,44岁的于成龙出仕,从山西前往蛮荒之地广西罗城任县令,此后,于成龙入四川,进湖北,下福建,三地为官20余载。1680年于成龙北上,任直隶巡抚,俗称“京兆难当”,于成龙却将直隶治理得井井有条,康熙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未逾两年,于成龙下江南,出任两江总督。

与于成龙四处为官相比,走出山西的陈廷敬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吏、户、刑、工四部尚书。1689年陈廷敬因亲戚贪赃身受连累,解任回乡。一年后,清廷又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其实山西本省出生的官员,反而没有外省任职山西的官员那么麻烦,这是因为清代的回避制度。清代推行回避制度最为坚决,使得部分出身山西官员而不任职山西,为他们自我保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屏障。清代回避制度中主要有籍贯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籍贯回避即一般文官不得在本省任官。康熙曾进一步规定地方官员在籍(原籍或寄籍)500里以内之州县也不得任职。任职地虽非本籍,若有五服内亲属迁至该地聚族而居业已成村,适为属下百姓,也应回避。

为什么这片培养了清代廉吏的土地如今却出了令山西人民觉得“挺丢脸的”腐败窝案。结合于成龙和陈廷敬的任职轨迹看,山西似乎形成了一个吊诡的现象:任职本地的山西官员,能自持清廉者寡,难免要为山西的“俗事”所桎梏,而离开山西,反而少了诸多的束缚。山西有首非常有名的民歌,叫《人说山西好风光》,但山西民间也同时半公开地流传着一个段子,“人说山西好地方,黄米黑煤实力强。人说山西好风光,谁当领导谁心慌。”

对于王岐山推荐的《大清相国》,《廉政瞭望》曾采访山西的老干部群体表示普遍认同,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应该是当今山西官员的楷模。

即使是于成龙和陈廷敬所在的清朝,晋官一样难当。康熙朝噶礼贪污案中,噶礼任山西巡抚时就与太原知府赵风诏及地方官员勾结,大肆贪污搜刮,相互勾结包庇,牵连官员人数甚广,最终查处的噶礼贪污一案官员人数达200余人。涉及范围之广、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此后,雍正帝推行“火耗归公”治腐,山西首当其冲,但并未解决晋官的贪腐问题。1893年恩寿任山西巡抚时,克扣军饷、买官卖官,同样搜刮民脂民膏。

在晚清山西官场人事亦非常之难,据《上海观察》统计发现,从1900年到1911年清朝垮台的11年间,山西巡抚如走马灯般频繁更换,平均不到一年换一任巡抚。即使如张之洞这等雄才大略之辈,其在山西巡抚任上,希冀转任两广总督,晋商为此筹措10万两白银,以供其“打点”,后果然成功。张之洞也不忘投桃报李,特准晋商的票号在广东开分号,让两广的财政都通过其票号来汇兑。

山西的政治生态,其实和山西的商业经济模式相关。日本明清史学者寺田隆信特别指出,山西商人的经营形态,特别是大商人的经营形态,最大特征是与官僚体系密切结合,“官僚,依靠商人的财力支援而诞生;商人,凭借官僚的权力去不断的追求财富”。

在理解陈廷敬和于成龙这些个案的时候,显然不能脱离当时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官员的清廉背后有着很多有效的制度设计,这是个人励志故事所不能取代的。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