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从青春似火到晚霞灿烂》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10-01  
摘要:也是共和国影坛上"教科书"级的作品。用今天的语言来形容严寄洲,他是超级造星者,导演的电影部部出明星,于洋、王晓棠、张勇手、王心刚、 有厂长陈播,有政委刘力生等好几个。有著名编剧黄宗江,有著名的《闪闪的红星》的导演李俊,有大导演冯一夫、王宾等。演员有李波、李炎、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图片合成:贺 勇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院内,有一所总政直属的莲花池干休所,所里有一群曾经红遍全国的大明星。在20世纪下半叶里,他们活跃于影坛,上世纪40年代后出生的国人基本上是看他们(主演、导演、编剧)的电影长大的。毫不夸张地说,是他们塑造的艺术形象把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情操灌输给了至少三代以上的中国人,让每个人心中都有当英雄的冲动,都有伟大而赤诚的情怀。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心中光彩夺目的红色明星也在变老。今天,走下屏幕的他们都已是80岁以上的老人,是八一厂大院里的一群离休老干部。在关注他们的现在进行时之后,我们忽然发现经典剧情仍在继续。

  —编 者

  做了大半辈子电影,我还是用最擅长的电影语言来讲述我们的故事。电影语言也就是镜头语言,让我把镜头摇向我们干休所的小院,一个干净朴素的很袖珍的花园,有灌木丛,有几排休闲椅。阳光很好的上午和下午,老同志们全出来了,边晒太阳边谈论着天下大事。你们别笑,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只要我们还没有到八宝山找老厂长陈播报到,我们就对世上的事儿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我们就住在这栋楼房里,上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住了30年,原本没有电梯,后来看大家一天天老去,爬不动楼梯了,组织上就给每个单元外接了电梯。如今,组织已成了我们生命中最强有力的支撑,在组织的关怀下,我们幸福无忧地生活着。我们是一个70多人的集体,在野战部队,这个数量刚好编成两个排。当然,尽管我们不再做为战斗员来编成,但仍然在人民军队序列里,这就意味着我们仍然有听从军令召唤的资格,有上战场的资格,有牺牲的资格。比方说,钓鱼岛开战了,一纸军令下来:李娴娟到前线去!我不会有半点犹豫,我会很自豪很骄傲,原来在组织心中,我还如此年轻,可以担起一份重任。纪录片主创人员,是要以战斗员身份参与部队重大行动的,我们的纪录片导演文宗华就牺牲在对印自卫反击战前线,自我室成立以来,还有4位摄影师在军事行动中献出生命。是否未来开战时军令能召唤我,召唤我们这个集体,可能再也不会了,但身在序列,心中就有了一份对使命的等待。

  田华,我们当中曝光率最高、也是从艺年头最长的人,至今依然参加一些全军的活动及晚会演出,红色衣服衬托着满头银灿灿的白发,一副宠辱不惊的神情,那种经典油画般的美丽震撼人心。在她70余年的艺术生涯里,出演过近20部影视作品。扮演的白毛女、党的女儿更是新中国影坛的永恒记忆,成为几代人的“教科书”。

  田华在82岁时,家中接连不断遭遇不幸,几个亲人突患重病,我实在无法想象她是怎样承受这份痛苦和重压的,在院里见到她,我很心疼地轻轻抱着她,无言以对。那天回到屋里,我提笔写了封信,让她想哭就哭,不要憋着。不久后,小儿子的肺癌转移到了脑子。此后6年多时间里,她一边为亲人积极治疗,一边还听从组织召唤,参与总政指派的演出及社会活动。

  观众们谁也不会知道,2008年残 奥会开幕那天,扮演盲人母亲的田华,刚刚接到儿子患肺癌的不幸消息。在儿子癌转移准备手术时,田华吞咽着眼泪参加了建国六十周年“复兴之路”的演出。观众看到她的依然是那张温和可亲的笑脸。接到老伴患肝癌的消息,正值她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演出之时。她光彩照人地出现在舞台上、银屏里,认真完成着艺术角色欢乐、鼓舞、激励的功能。谁会想到,这位耄耋高龄的艺术家走出聚光灯就直奔医院,在亲人床前喂水喂药。观众更不会想到,知名度这样高的一个艺术家,竟然拒绝做广告赚大钱。为儿子治病完全自费,田华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债。有人问她为什么,她笑而不答。我明白她为什么不赚取这轻而易举就能赚到的大钱,我明白她为什么坚强,因为她在银幕上塑造了“党的女儿”,因为观众们也视她为党的女儿,她要维护这一形象的尊严,这是她一生的责任。

  我们这群老同志里还有观众耳熟的编剧史超、陆柱国、王军;导演汪孟渊、蔡继渭;摄影师张炎平;有观众喜爱的银幕硬派小生、阳刚军人形象代表张勇手;有高级美术师寇鸿烈、佟翔天等等,翻开我们的花名册,加上搬到八宝山居住的人的名册,全是著名级人物,好几个是国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有人说,解放军的电影史是莲花池这帮人组装成的。故去的是基石,沉甸甸地躺在那里,活着的是一块块活化石,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

  张勇手扮演了很多英勇的军人角色,观众却不知道他本身的经历就是一部英雄故事。在朝鲜战场上,一次战斗中,队伍被敌人打散,他身患伤寒,高烧40度,凭着顽强的毅力穿越封锁线,找到了部队;张炎平是抗美援越战场艰险的“胡志明小道”上的摄影师,临出发前,当年的外交部长陈毅元帅特意嘱咐他们要在手枪里给自己留一发子弹;史超是整个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的亲历者,因此由他领衔《大决战》编剧;高肇庆是朝鲜战场钢铁运输线上的一名小兵;汪孟渊在拍摄《长征路上》过草地一场时,当真像那些红军战士一样陷到沼泽地里,只露出了个脑袋,差点殉职……

  严寄洲,我们当中名冠九州的重量级人物,导演电影近30部,其中《战斗里成长》《五更寒》《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也是共和国影坛上“教科书”级的作品。用今天的语言来形容严寄洲,他是超级造星者,导演的电影部部出明星,于洋、王晓棠、张勇手、王心刚、张良、高宝成等等,均红自他导演的片子。这位1938年从上海奔赴延安抗大的老艺术家,人生道路颇为坎坷。曾遭关押批斗,被剥夺导演权利13年,被人戏称为“老运动员”。他之所以能一口气活到现在的98岁高龄,而且活得健康滋润,源自他的胸怀宽广,性格开朗,更源自心中的信仰。1938年8月,月光像盏明灯照着延安蟠龙镇的一孔小窑洞,抗大第五期七大队九队8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并肩站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画像前举起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其中的7位战友在日本投降前,先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严寄洲活下来,带着永远抹不去的血火记忆支撑着他熬过艰难的岁月,这位可爱的老人从不计较当年批斗打骂他的人,还常常把他受迫害的悲剧当成喜剧讲给大家听。

  张志荣,被老同志们誉为“马路上的支部书记”,他经常是在马路上边走边与某人交谈,做着支部书记的工作,已连任二支部的书记20多年了,之所以没下岗,是大家不准他下来。他绝对堪称大家的主心骨,大小事情,哪怕是家庭琐事也都要找他念叨。他把支部书记当得风生水起,平时那份恪守和端正其实就是在维护党的形象,正如田华一样,无论在职与否,这都是一份相伴终生的责任。

  我离休进干休所时65岁,被选为党小组长,组织生活这一党章第八条规定的程序,近20年来一直被我们的集体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开会时,楼上楼下一招呼,人到得很齐,我们小组一共9个人,大家畅所欲言,除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关心时政。

  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关心钓鱼岛的事,我给老战友的女儿一位军旅作家去电话请教有关问题。她问我,阿姨你会用电邮吗?会用微信吗?我说你们年轻人摆弄的时尚玩意儿我全不懂。她没法儿把军事专家们不断更新的文章发给我,只好在电话里把一些新观点告诉我。后来,老战友来电,说女儿笑我执拗的劲头,非要把钓鱼岛的一切搞明白不可,日本怎么回事,美国想干什么。我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正因为我们牢记自己是党员。你们还别轻视我们的作用,我们每个人的热情参与、我们的良知及正义之声会汇成一个正能量气场,使之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

  在我任党小组长的这些年里,老年病找上门来,膝关节渐渐不灵便了,每次开会不再上门通知,改用电话。现在组织上又派了联络员。接到电话通知,人照样能到齐,会开得挺圆满。又过了几年,不少人耳聋了,还有人卧病在床,开会时人到的也不齐了。来了五个人,四个是耳背听不清,有一个能听见,却是脑血栓愈后,话说不清楚。我这个小组长大喊大叫宣布开会内容,4个耳背的手掰着耳朵问:“你说什么?”“你大声点,再说一遍!”小组长没力气喊了,只好宣布散会。老同志们一个个不大开心地离开了会场。85岁的曲云中还坐在那里不动窝,小组长对着她耳朵喊:“你怎么还不走!”她说:“不是说开会么?”她还等着小组会的内容呢。

  一年又一年,老同志们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相聚在小花园里,共同变老,看着一个个同志离去。干休所刚成立时,共有120多人,到如今走了50多人了。大家都是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把生死看得很开,我听说在有些老年人群落里,死,是个绝对不能触碰的话题,但这又是老年人必须面对的现实。有位哲人说,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是人生的导师,让你思考人生的真谛并在生的过程中活出精彩。我们这群人常常会笑侃生死的话题。有一天,老人们晒足了阳光,心情都挺好。有人说:“咱们干休所平均年龄85岁,是个长寿福禄之地啊!”

  严寄洲笑呵呵地宣布:“我最多活到99,就到头了。”

  我说:“那不行,你得好好活,一百岁也不封顶。靠你在前面给我们挡着,我们活得也安心。”

  严导演笑道:“胡介民比我年纪大,让他挡。”

  大家说:“你俩给大伙儿挡着。”

  有人笑道:“我们干休所去八宝山的人也能成立一个八一电影制片厂了,有厂长陈播,有政委刘力生等好几个。有著名编剧黄宗江,有著名的《闪闪的红星》的导演李俊,有大导演冯一夫、王宾等。演员有李波、李炎、高宝成、杨成轩,多了去了!”

  有人插话说:“那里肯定缺录音,今年两位录音师被招去了。”

  一位爱开玩笑的老同志拉着在座的一位导演说:“陈播厂长很欣赏你,就看你肯不肯去。”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那位导演连忙摆手:“我不去,我不去!我还等着圆中国梦呢!”

  大家哈哈笑个不停,有的笑弯了腰。

  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我们真的很开心。尽管花园很小,房子也旧了,有好些老同志的子女已经买了漂亮宽敞的住房,动员父母搬走,可没人愿意离去,难舍的是这个大家庭,是这块我们仍然在唱主角的舞台。大家彼此诉说、倾听,说不清了,听不见了,就这么彼此暖融融地望着,重要的是我们仍然有组织。

  (庞天舒整理)(来源:中国军网”或“解放军报)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