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上海戏剧:吐故纳新 发展迎来春天》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11-24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原标题:上海戏剧:吐故纳新 走在时代最前端

  11月8日是星期六,上午9时整,安福路上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门口已是长龙蜿蜒。这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第十次“半价售票日”活动,由于口碑效应,队伍中还有从苏浙及邻近省份专程赶来的话剧迷。

  近年来,话剧市场异常火爆。据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统计,2008年上海全年话剧数量为85台,而去年,这个数字已增加到230台。

  不仅仅是话剧。随着观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如今上海戏剧舞台上的演出种类琳琅满目。在上海这个时尚之都,古老的表演艺术以其深沉、高雅和接地气,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引领文化,口碑与市场可以兼得

  《卡布奇诺的咸味》《活性炭》《香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金牌编剧喻荣军创作的“小清新”风格曾是票房保障的“王牌”。不过,随着《资本论》《1977》《吁命》等剧本的出现,喻式风格逐渐转向关注现实的深沉。今年,他一反常规风格创作的话剧《老大》,赢得了年度曹禺剧本大奖。

  “《老大》是写给这个时代的,是一出给过去几十年发展一个反思的戏,它有关环境,更有关未来的发展和思索。”喻荣军说。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李宝群看完演出后感叹:“上海其实是中国话剧关注当下、关注现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上海话剧人真正走在了中国话剧的前面,因为他们关注当时的中国。这次看了《老大》,我又觉得上海话剧还在关注当下,他们发出自己的且独特的声音。”

  在迎来20年大庆之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观众挑选出8台口碑与市场兼得的大戏。其中包括大型历史话剧《商鞅》、黑色怪诞喜剧《秀才与刽子手》、原创话剧《大哥》、青春励志话剧《一九七七》、改编话剧《长恨歌》、海派经典话剧《上海屋檐下》、契诃夫经典戏剧《万尼亚舅舅》等。“去年,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后,一些演出削减了,但话剧完全没受影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观众对话剧艺术是有追求的,这就需要剧团在剧目、服务等方面定位清晰,也需要我们在内容上注重文化引领、严格把关,在实现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注重思想内涵的提升。”

  传承创新,戏曲创作出时代精神

  2011年底,包含“京昆越沪淮”五大戏曲剧种的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上海戏曲人在保护扶持传统剧目的同时,不断寻求古老戏曲艺术在当今艺术舞台上的创新与发展。

  翻开上海京剧院这十年来的成绩单,新编历史剧尤为突出。《廉吏于成龙》 连续数年获得上海文艺创作优品、精品;新编戏《成败萧何》已成为剧院保留剧目;《狸猫换太子》的翻新重演,也让观众看到了海派京剧与时俱进的艺术生命力。针对年轻观众、国外观众而创作的《情殇钟楼》、《王子复仇记》 不仅在各高校演得火热,还赴海外演出。

  小众化昆曲艺术如今也成为受追捧的文化新时尚。在朱家角课植园,“昆曲王子”张军的《牡丹亭》吸引大量“昆虫”长途跋涉前来观看;在上昆俞振飞昆曲厅,每周六都有一批粉丝与演员们“不见不散”。拥有蔡正仁、梁谷音、计镇华等“昆曲大熊猫”,还有谷好好、黎安、余彬等昆三班、昆四班青年主力演员,上昆近年也是好戏连连:新编历史剧《班昭》,旧戏新编的全本及精华版《长生殿》、《邯郸梦》,还有斩获奖项无数的新编历史剧《景阳钟》。上昆的新戏《川上吟》又在积极筹备中,今年底将正式亮相。

  相比较,越剧、沪剧则走得更时尚、更接地气。去年以来,上海越剧院创作了六七部大戏。其中,由同名小说改编的越剧《甄》定位清晰、包装靓丽,成为越剧界当之无愧的焦点。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与编剧李莉深入安徽齐云山,创作完成的《挑山女人》真挚感人,一年演出近百场,也上演了“台上流泪演、台下哭着看”的场景。

  如今,戏曲的演出场所已不局限于天蟾逸夫舞台、兰心大戏院等,还走进了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 台下的观众也已不再是一片白发,大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群。“如何让古老的戏曲样式焕发青春的活力?”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鸣说,“从内容到包装,戏曲人都应更加着眼于观众审美观的变化,让他们有兴趣走进戏曲,从而爱上戏曲。”

  国际交流,在海外市场展文化自信

  在日益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上海戏剧也留下了可喜的足迹。

  今年1月12日,上海杂技团原创杂技《十二生肖》完成了在巴黎凤凰马戏大篷车的76场演出,5000名外国观众起立鼓掌直至三次谢幕结束。凤凰马戏公司掌门人阿兰巴士里说:“中国杂技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表演形式,吸引欧洲观众主动靠近并适应中国杂技的特色。”

  上海京剧院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演出至今已第十个年头,十年中,它先后十次赴海外演出。“我们预料到了《王子复仇记》的市场反响,却不曾料想它扮演起中国传统文化使者的角色,将京剧艺术推广到了世界各地。”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说,“它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交流的最好状态:在人类理解共通的基础上,不失去对民族艺术形式的自信。”

  在文化交流的行列中,民营剧团也渐成生力军。2012年底,现代人剧社出品的中文版《捕鼠器》走进连演了60年《捕鼠器》的英国圣马丁剧院;同期,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受邀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献演6场实景园林 《牡丹亭》;2013年,东绛州鼓乐团的海派鼓乐《龙啸》赴美巡演7个月……

  专家点评

  罗怀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上海,不仅是各路戏剧诸侯纷纷抢滩商演的“码头”,更是催生现代戏剧实施转型重新起步的“源头”。整整一百年间,凡流行于全国范围的舞台艺术形式,大都打上了“上海制造”的烙印。某种意义上,上海戏剧的变革往往预示着中国戏剧的变革,上海戏剧的发展往往带动着中国戏剧的发展,这是由上海城市的文化地理区位和文化传播影响力所决定的。

  新时期以来,上海戏剧界创作了京剧《曹操与杨修》,淮剧《金龙与蜉蝣》,话剧《于无声处》,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等精品力作,这些作品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探索性和观赏性等方面都深刻地影响并启示了中国戏剧的创作路向与发展愿景,并在当代戏剧史中占有重要位置。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戏剧仍然保持着强劲的惯性并不断有新的创作成果。如京剧《贞观盛事》,昆剧《班昭》,越剧《梅龙镇》,话剧《大哥》,沪剧《雷雨》,淮剧《韩非子》等。应该说,在严肃的舞台艺术和严谨的舞台创作遭遇泛市场化、泛娱乐化风潮困扰并普遍面临新的艺术转型的严峻挑战下,上海戏剧仍然保持着良性发展的势头,并逐渐显示出自觉发力重铸辉煌的潜质。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徐亚丽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