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去物质化" 互联网改变电影业的 "4D"效应》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3-11-14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正在戏剧性地改变全球的传媒产业,包括电影业。从电影的融资、制作,到电影的发行、营销都因互联网所创造的平台而绽放出新的商机,但也在其挑战下唱响了一曲曲哀歌。而这些都是基于互联网为电影业带来的“4D”效应。

  电影制作的民主化

  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互联网对电影制作业的影响,最有分量的词恐怕便是“民主化”(Democratize),它让电影制作走下了神坛,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网络所提供的种种平台筹集资金、招募演员,制作并宣传自己的电影作品。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时下正在兴起的“众筹”(crowdfunding)电影模式。

  众筹最早兴起于美国IT领域,创业者用这种方式来筹集启动资金,筹资项目必须在发起人预设的时间内达到或超过目标金额才算成功,没有达到目标金额的项目,所有支持者给出的款项将全额退回。如果筹资目标达成,支持者则将得到发起人预先承诺的回报。

  这种做法很快被好莱坞所借鉴。分别成立于2008年和2009年的Indiegogo和Kickstarter成为了好莱坞草根电影制作者筹资的重要通道。光是2013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就有17部Kickstarter筹资的电影入选,其中6部最终获得了奖项,包括获得评委团纪录片大奖和观众奖的《亲兄弟》。也有一些资深的电影人开始用众筹的方式,例如曾写出《改编剧本》和《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等剧本的查理·考夫曼开始用Kickstarter为自己的第一部动画片筹资。而黑人导演斯派克·李也通过众筹为自己的新片拿到125万美元资金。

  在中国,电影众筹融资也已开始出现,不过仍集中在微电影、动画片、纪录领域,如国产动画片《大鱼·海棠》、《十万个冷笑话》此前通过众筹获得了超过100万元的资金。而最近湖南卫视《快乐男声》出品方天娱传媒也与众筹网站发起了一个项目,粉丝们需要在20天凑满500万元,出品方便会制作“快男”的大纪录片,并在全国公映。目前这一项目已顺利达成。

  除了吸纳资金外,众筹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营销的策略,例如《大鱼·海棠》通过众筹筹集到的150万元资金,只占总预算的10%,但众筹这一行动却成功引起了机构投资者的注意,让他们注意到这部电影是受一定的观众群体欢迎的,最终让影片投入制作。尽管在回报方式上,众筹仍然面临着法律上的一些障碍,不能以股份为回报条件,资助者也不能参与利润分享。但可以预见,发起众筹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因为它能让一个个电影策划案去经受观众的检验,让电影制作成为一个“民主决策”的过程,这也是它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电影发行的去中介化

  在发行层面,互联网则代表着一种更为便利、廉价,也更为多元化的发行渠道。基于物理和商业方面的原因,传统的影院和DVD货架上能容纳的电影数量有限,例如2012年,中国生产了893部电影,但只有220部得到了在大银幕上映的机会。但互联网发行的容量却是没有上限的,它能为电影业,尤其是中小成本电影创造一个广阔的长尾市场。

  在好莱坞,电影的互联网发行为片商们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但也给传统发行渠道,尤其是音像发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美国的电影DVD发行数量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片商们为如何安排电影的DVD发行及网络上线时间绞尽了脑汁。不过在中国,却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中国的电影音像业早早地便已被盗版打败,萎缩到近乎不存在。如今,国产电影从影院下线后便会直接登陆视频网站。2012年,中国电影的网络版权收入达到了5亿元。

  从有些理想化的角度看,互联网对电影发行带来的更具革命性的影响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的通道。传统的电影发行往往需交由专业的中介商去运作。但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制片商乃至制片者自己可以实现发行,尤其对于保持着非商业目的的电影艺术创作者而言。如华裔美国独立电影人王颖2008年通过互联网发布了新作《内布拉斯加公主》,网友可以通过YouTube网站免费观看。

  此外,还有一些视频网站允许电影制作者自行上传电影,自行定价,网站和电影制作者对观众支付的观看费用进行分成。如媒介储存网站(Media Squirrel),就允许上传标准时长影片,专为iPods 提供,制作者可以获得收入的80%,网站获得20%。这种模式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更为自由的发行方式,并被越来越多的低成本电影所采用。

  电影放映的“去物质化”

  在放映领域,互联网对电影业的影响可总结为“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的效果,数字化的电影传送已日益取代物理意义上的电影、录像带或DVD。如今,电影已不必再复制35MM的拷贝,而可以通过数字传输网络发送到影院播映,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站和盗版工具下载电影,还可以通过视频网站在线观看。更重要的是,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观众们如今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观赏电影。

  这种“去物质化”的过程,一方面,正在使电影放映业产生戏剧化的转型。例如随着对电影胶片需求的衰减,胶片的制造、洗印和复制商都在消逝。柯达,世界上最大的胶片制造商,都处在破产的边缘。相反,数字放映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

  另一方面,建立在某种物理空间和时间基础上的电影消费模式也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在线消费”。一些人为这些转变叫好,因为互联网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和发出声音的机会。基于互动性的特点,互联网让消费者可以从大量的内容中挑选,并主导观看的过程,他们可以快进、倒退,还可以同步发表评论、与朋友分享,甚至可以对影片进行重新剪辑、传播,就如同胡戈当年对《无极》的戏谑一般。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观众,而是握有主动权的用户。这种转变,创造了一种后现代式的电影文化。

  但在一些怀旧分子看来,电影的“去物质化”标志着与电影院观影相联系的乐趣和仪式感也正在消逝。在某种意义上,传统的观影是一种社交性的行为,人们聚拢在黑暗中一起欢笑、感动。而当人们盯着眼前的小银幕观影时,却往往是一种私人化的体验,即便有在线的互动交流也难以形成一种有情感强度的社交行为,甚至有学者批评在线观影的潮流是“反社会”的。

  电影营销的扩散效应

  互联网对电影营销的影响基于它的“扩散”(Diffusing)效应,不管是电影的好口碑还是坏评价,都会被互联网放大,进而影响其商业表现,而这对电影营销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今任何希望在商业上成功的电影都不敢放松网络营销,他们会在电影上映前夕和映后初期,用尽浑身解数去吸引观众的兴趣,例如提供各种各样有趣的信息和互动性的活动,并借助影评人、意见领袖乃至网络水军去创造对电影有利的舆论。

  之所以要集中在上述时间进行网络营销,是因为只有在观众未看到电影之前“忽悠”才有效果,等到上映一段时间,越来越多观众目睹电影真容后,围绕电影的口碑则非营销者能够左右了。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电影营销是单向的、“劝服式”的,人们被动地通过预告片、广告或是阅读影评接触到电影的信息,却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在互联网开放、互动的环境中,人人都能成为影评人,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即时地发表对电影的评论,电影的质量将决定其是否能收获好口碑。

  在中国,电影的互联网营销已成为一项专门的产业,提供这方面服务的剧角映画公司最近还获得了风险投资。不过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电影的互联网营销还停留在制造“病毒式”预告片和发动水军轰炸的阶段,在营销创意上仍有待提升。说到这,便不得不提及《女巫布莱尔》的例子,在互联网营销领域,这部1999年的电影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其电影成本只有6万美元,讲述的是三个电影专业学生在拍摄女巫纪录片时神秘消失的故事,营销团队将这部虚构的电影当作一部纪录片处理,宣称女巫布莱尔》的故事是真实事件,并建立了一个征集线索的网站,要寻找失踪的学生。营销团队很好地用一起神秘事件勾起了广大网友的好奇心,并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可以参与其中的体验,网友们在网站上寻找线索,互相讨论,也自然不会错过藏着谜底的电影本身。最终,《女巫布莱尔》创造了1.4亿美元的票房,不但昭示了互联网作为营销工具的价值,也提升了低成本电影创作者通过网络创造营销奇迹的信心。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