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实验性电影如何赢得普通观众》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5-03-25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实验性电影如何赢得普通观众(图)

  实验性电影如何赢得普通观众

  在第8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电影《鸟人》风光无限,一举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共四项大奖。这部片子由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他与尼古拉斯·迦科波恩联合编剧,迈克尔·基顿、爱德华·诺顿等主演。《鸟人》倍受奥斯卡评委青睐,但也有一些中外观众反馈片子“看不懂”“不好看”,故事和影像都比较灰暗

  《鸟人》获奖引发的争议:

  正方:长镜头突破好莱坞传统模式

  反方:形式过度炫技表演过度用力

  《鸟人》讲述了一名过气演员如何挽救其事业的故事。迈克尔·基顿饰演的将近暮年的男演员曾经凭借一个超级英雄角色大红大紫,但后来家庭和事业却一落千丈,为了重拾往昔的荣耀,他计划在百老汇上演一场舞台剧,但是跟他合作的傲慢男主角(爱德华·诺顿饰)却威胁着要把所有东西都毁于一旦。艾玛·斯通饰演迈克尔·基顿的女儿,她本身也是问题缠身,刚刚从戒疗所里出来并做起了父亲的助手。糟糕的是,他曾经扮演过的“鸟人”幻化成挥之不去的声音在他耳边不断提醒,这一切努力皆是徒劳。

  电影爱好者罗婷婷看完电影后谈到,该剧用十几个无缝连接的运动长镜头完成拍摄,所呈现的镜头一直追着这群人在后台狭小的过道和房间里游走、相遇、争执、冲突,一路伴随低沉的鼓点,造成心理压迫感。该片摄影、剪辑设计感极强,但是这种形式是不是有些过度炫技?演员在逼仄空间下呈现的表演是否过度用力?

  真正的“长镜头”,其核心在于放弃剪辑,用一个镜头完成影片或影片中的某一部分,也是营造完整时空、追求纪实的手法。1948年希区柯克的《绳索》看起来就全片一个镜头。导演伊纳里图曾经自豪地说:“每位演员的走位,每句台词,每个反应出现的时机以及每条走廊都需要提前设定好,各个部门都需要万分精细。所以当正式开拍时整个剧组就像一只精确运行的钟表。”为了达到完美流畅的效果,剧组需要精心设计每—个镜头并且反复排演。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是在西44号街的圣杰姆斯剧院里完成的,所以他们几乎摸清了那里的每一个犄角旮旯。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名影评人周志强谈到,电影就是一种技术,电影的秘密说到底就是技术的秘密,如果电影只按照一种技术语言逻辑去拍,那电影本身的丰富性就消失了。《鸟人》镜头摇移推拉的使用方式,各种镜头的组合剪辑形成强烈的视觉震撼,不仅使用了现场感的元素,而且画面相当精致,质感像油画一样。

  不仅如此,这种镜头的运用体现了一种表演力。这种表演能力,主要是建构在镜头使用的基础之上,是由导演塑造出来的。在一般电影中,这种表演力很难呈现。因为电影是一种镜头表演,基本上一两分钟就要调镜头、调光、调位置和镜头运转,等等。对于电影来说,演员的表演力常常会很低很浅。电影中有很多著名的面瘫型演员,不需要太多的表演,他主要靠镜头把气氛和内心活动表达出来即可。

  而《鸟人》在极大程度上让观众来领会演员的表演魅力。因为他只有十几个镜头,每一个演员要一口气连续背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基本台词,已经“小剧化”了,需要舞台剧式的表演方式。舞台上的演员往往声音大一些,哭也要哭得洪亮。因为你不可能满含泪水,眼含泪水观众看不到,必须要用声音来告诉观众“我哭了”。演员在《鸟人》的表演不可能跟电影的表演一样,电影通过镜头表现情感的手段丰富而含蓄。但是,如果完全靠一群演员的表情、动作和声音去演绎情感,我们就会觉得有些夸张。

  《鸟人》既打破了好莱坞式镜头语言的文化逻辑的垄断,又创造了一个可感性和可视性非常强的电影形式。长镜头常常被用来抵抗好莱坞式的剪辑手段,好莱坞的剪辑手段就是把镜头剪辑得流畅完美,让你感觉到故事自己在发生一样。而长镜头的使用却让你感到陷入事件当中,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没有人可以控制这个世界。目前在电视史上,找不到这样的先例,一部情节复杂的电影,由十几个镜头来构成,整个的表演要看你预先的调度,镜头语言大量减少。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实色彩,又是一部喜剧电影,含有超现实的意味和元素在里面。从这个角度来说,《鸟人》这个镜头的使用,这种拍摄的技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意义,应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实验性电影要往何处去:

  叙事方式打通人性

  超现实内容需结合生活

  著名编剧张永琛长期关注《鸟人》导演伊纳里图的作品,从叙事风格和戏剧创作来看,他擅长用复杂的多线叙事和快速的剪辑讲述关于命运的沉重话题。从命运三部曲《爱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到广受好评的《美错》,这种固有的风格已成为他的特色,然而进入不惑之年的伊纳里图在《鸟人》中完全突破自己,用轻松与荒谬并存的黑色幽默和打通人性的探索性开启了一种新的尝试。电影中有很多超现实的内容,但是你会发现电影和生活结合的紧密,里面有每个人的影子。

  其中,《鸟人》黑色幽默的部分体现了不同于国产喜剧的多元化元素。一方面展现了荒诞性和暗讽性。一个状况不断的剧组,在推出新作的过程中,艺术创作与个人生活的麻烦搅在一起,局面愈发失去控制;看上去极尽自嘲之能事,又在暗中回护演员的尊严。演员现实生活中的演绎履历和片中角色的高度吻合,戏剧与电影,现实与故事,舞台与生活,就像三重镜像,剧作带来的思考和共鸣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影故事本身了,就像演过《美国X档案》的爱德华·诺顿演方法派演员,演过《蝙蝠侠》的迈克尔·基顿演过气的《飞鸟侠》,难免会联想到真实的好莱坞,这正是这片子的野心所在。

  另一方面,体现喜剧的错位感,比如二十年前,剧中的男主演瑞根扮演过超级英雄的角色。他演的是鸟人:他可以飞,可以通过神奇的移行轻易地摧毁敌人和任何物品。可看看如今的瑞根,他只剩下卸掉自己假发的力气。他的事业不断下滑,自己导演的舞台剧状况连连。“超级巨星”和“落魄导演”形成强烈错位感与反差性。

  周志强认为,导演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鸟人。鸟人是什么东西?是会飞的,会自由飞的,是人类投射出来的一个幻境。《鸟人》不仅是这部电影的名字,还是瑞根戏中表演的一个人,这个剧本表面上讲的就是一个演员,当他失去了昔日辉煌的时候,他怎么重新获得辉煌。实际上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磨合结构,磨合结构就套着一个故事,人在现代生活中为什么越来越困顿。当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自由的时候,我们对自由的幻想就会越来越强烈。

  这部电影映射周志强最近提出来的一个有趣现象,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撩拨人的欲望,让人去像英雄一样去控制生活。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压榨你,剥夺你,让你不可能真正自由舒展地生活。人们一到假期就疯狂地去旅游,想做一个鸟人,觉得假期里的生活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可我们却忘记了,人的一生80%都是在给老板打工,都是在过极其无聊的枯燥的日子。所以鸟人这个意向表示主人公在追求他所谓再度辉煌的时候,他本身就是一个永远不能成为鸟人的人,但是他却永远走在试图成为鸟人的途中。

  电影的黑色幽默还来源于故事本身是有喜感的,可是我们却觉得可怕,因为影片似乎在暗示我们每个人,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鸟人,因此我们就永远都是那个想成为鸟人的人。这种欲望的分裂,又是现实政治经济压迫性结构的后果,或者叫压迫性逻辑后果。比如我们可以吃到麦当劳里的汉堡包,我们却永远不能够品尝到海报上的那个汉堡包。因为海报上的汉堡包是最完美的汉堡包,它勾起我们的欲望,它那么鲜艳,令人馋涎欲滴,可是你永远吃不到它。鸟人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我们永远想飞,想超越这个现代的生活,我们想克服它,我们想离开这个压抑性的经济结构,但是它永远是个欲望,我们永远也得不到它。所以这个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其黑色在哪里呀?就是你越想飞,说明你越备受压抑。

  实验电影如何赢得中国观众:

  满足消费性阅读同时提高艺术共赏力

  不鼓励唯票房论完善艺术片奖励机

  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鸟人》在中国观众和影评人之间的评价颇为两极化。周志强解释道,《鸟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喜剧片,却具有探索片的意义。所谓的探索片就是在技术上、在镜头上、在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来尝试这种电影的表现手段还有多少种可能性。这种探索很多普通观众感觉不到里面的意义。因为对于观众而言,就是看故事,看人物的表现,看这个表演是否感动我,是否能够融入剧情,这是一种消费型的阅读。

  《鸟人》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消费性阅读,还要进行专业方面的探索。电影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有形式主义电影,它追求形式技巧的大胆实验。而关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产生了好莱坞式的电影。有趣的是,现在美国即使是在好莱坞队伍当中,也有大量的导演不是以拍故事、拍情节、拍震撼的画面来获得票房的。这类电影在打造比较高妙的震撼力的同时,也追求镜头的调度等形式上的超越。

  网友表示这届奥斯卡获奖电影更倾向于艺术片,是奥斯卡电影转向更推崇艺术电影的一个标志吗?张永琛谈到,奥斯卡是最兼顾商业和艺术的,但商业和艺术的天平并非一成不变。在1990年代,商业和艺术双丰收的影片往往是奥斯卡的最大热门,如《泰坦尼克号》,但近几年来,学院的口味似乎在往艺术方面倾斜。纵观近年来获奖影片,呼唤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艺术电影更易受到评审青睐。

  周志强表示,商业片数量太多,而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电影水平是由艺术片来保证的,它是电影智慧的表现。所以奥斯卡奖不是一个纯商业奖项,也注重艺术的探索,鼓励导演,至少鼓励美国当地的导演和投资商拍带有探索性和艺术性的艺术片,不鼓励唯票房论。

  也有网友反映这届奥斯卡获奖影片比较晦涩难懂,周志强直言,他曾经预测未来中国观众会对好莱坞视觉痴迷。其恶果就是,除了看懂好莱坞大片其他都看不懂了,我们没有能力接触梦工厂之外的东西,我们只会在电影当中做梦,却不会用电影去思考,也不懂得电影的思考。中国电影观众的艺术共赏力有待提高,我们也缺少一个像奥斯卡这样鼓励艺术片的奖励体制。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邵希炜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