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古装电视剧頻现"大夫"一词 宋代已经开始使用》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5-06-02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在电视剧《少年四大名捕》第26集中,有句台词里出现“大夫”的称谓,觉得很有意思。不过,这里说的可不是御史大夫之类的官衔,而是说的专门给人看病的人,过去叫郎中,现在叫医生。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包括医学在内的技术极其落后,懂点医的人大多也从事算卦、占卜的营生。人有了病,他们先用医术看,看不好,再用巫术看。不管王公贵族还是布衣百姓,一旦得了疑难重症,都得这么办。经过一番折腾,有些病人凑巧好转了,那么这个人就是神医了。还有许多病人好不了,他们就编个理由让你等着,其实是等死。所以,在愚昧封建的古代,医术与巫术总是如影随影,辨不清医是什么、巫是什么,因此有“巫医”的叫法。

  随着医学的渐渐发展,有些巫医脱颖而出,他们肯钻研、善总结,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方法,这些人长期给皇室宗亲看病,被称为御医。西汉时,在医事制度上已设有“女医”,称为“视产乳之疾者”。当时,义姁是很有名气的女医生,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她给百姓看病,有口皆碑,尤其擅长医治妇科方面的疾病。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朝廷中,汉武帝得知后便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待医,专为皇太后治病。“女医”的叫法大概源于这时,估计也是为义姁设的。

  唐朝时候,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提高百姓的医疗水平,国家开始重视医学发展,医学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今天中医界视作生命线的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事实上都是成书和定型于唐代。唐代医学是一个大框架,是金、元、明、清诸子的学术源头,后世不少名家的所谓“发明”,大多可在唐代医学中找出它的出处。唐代设置学习医,“医生”一词就出现在这时候,《大唐六典》里记载有“医生四十人”,是指专门学习医学的人。在民间,医生还有郎中、杏林之类的称呼。当时,根据大概的病因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专科分类,比如,因为吃多上火而病的,因为风寒而感冒的,因为内分泌和代谢紊乱而起痤疮的等等,医生的称呼也跟着分得比较细,分别叫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到了宋代,给人看病发展成为一门职业。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郎中等官职。由此,太医专称大夫。大夫本是官名,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用官名称呼逐渐形成一股社会风气,为了和官名相区别,便将看病的“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了。“郎中”这一官职,始于战国,秦汉沿置,而后隋唐宋元明清承袭,各部都设有郎中。因为宋朝医官中有“郎中”一职,所以社会上大多以郎中来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这在宋以后的诸多笔记、杂剧、诗文、小说中屡屡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唐宋的医生有了“大夫”和“郎中”这两个别称后,黄河以北一直称“大夫”,是中医、西医的统称;黄河以南方始终叫“郎中”,特指中医,称西医为“大夫”。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由于南北方言习惯造成的。《少年四大名捕》里说的是明朝背景,出现的“大夫”一词也很符合实际,这么追述起来,倒也蛮有趣的。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张雪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