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影视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影视新闻《饶曙光解读中小成本电影 是塔基更是开路先锋》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6-01-22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大片与小片或者说中小成本电影是相互对立的概念,但同时也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的。大片及其中小成本电影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其量化标准也是随着电影、尤其是电影产业及其规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面对大片和小片,或者说中国式大片与中小成本电影,中国电影人的认识经常性陷入某种游移、矛盾乃至两极分化的状态。中小成本电影也有所谓类型片与文艺片的区分,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后者。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特约专家、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差异化电影创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全面推进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建设。中小成本电影也就是多样化电影,高概念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电影才能与好莱坞电影长期的市场博弈中取得相对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才能一步一步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饶曙光解读中小成本电影 是塔基更是开路先锋

  一、作为塔基的中小成本电影及其它

  众所周知,大片与小片或者说中小成本电影是相互对立的概念,但同时也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中国电影的投资、回报基本上是恒定的,也就无所谓大片及其中小成本电影的区分。与此同时,大片及其中小成本电影也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其量化标准也是随着电影、尤其是电影产业及其规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将原来的最佳数字电影奖改为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以此激励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并且“将中小成本故事片奖的参评范围锁定在制作成本800万以下的影片。”2015年,第三十届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并没有调整中小成本电影的量化标准,仍然将将中小成本故事片奖的参评范围锁定在制作成本800万以下的影片。显然,这个中小成本电影800万的量化标准似乎与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迅猛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但如何确定中小成本电影的新的量化标准,短时期内恐怕也难以形成大家都公认的标准。不过,或许大家都心中有数,也不影响有关中小成本电影的学术讨论。

  观众或许还记得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上映所引发的震动及其连锁效应:3000万美元前所未有的大投入,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甄子丹、陈道明等大腕明星组成的空前强大阵容,首次邀请好莱坞特效公司加入……所有这些让《英雄》成为中国式大片(笔者称为超级商业大片)的开山之作,最终赢得2.5亿元票房收入,占当时全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的1/4。《英雄》开启了中国式大片的新时代,也引发了中国式大片的潮流。随后几年,《无极》、《夜宴》、《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大场面的影片纷纷出现,极尽豪华之能事,确实也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和震撼。正如吴冠平先生指出的那样,“2002年之后的十年,基本是大片当道的十年。”不过,视听的盛宴和华丽的宣传等商业元素一度让观众产生新鲜感甚至盲目追求和崇拜,但明显的模式化、空洞化很快也让观众产生了明显的审美疲劳,因而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递减的效应。导演陈可辛曾经提出了“十年大片时代结束”的概念,在他看来中国的大片时代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到2012年的《泰囧》结束。

  人们便又情不自禁的怀念起中小成本电影,尤其是中小成本电影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感悟和启迪。而谈到中小成本电影,两部现象级的影片《疯狂的石头》和《失恋33天》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2006年,由刘德华映艺娱乐公司主导的亚洲新星导全新作品——《疯狂的石头》,创纪录的获得了3000多万票房,击败了《海神号》、《冰河世纪2》等多部好莱坞巨片,让所有电影人眼前一亮。“石头现象”也就成为包括电影业界在内的所有人经久不衰热烈讨论的话题。2011年,《失恋33天》以“黑马”的姿态闯入大众的视线,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中小成本电影“影院一日游”的尴尬,以投资1,500万而最终突破了3.2亿元的票房,成为电影业界乃至全社会热议的话题事件,同时也以其丰厚的投入产出比再度引起了全社会对国产中小成本影片的热切关注与探讨。纵观中国电影市场,虽然从《疯狂的石头》开始每年都会有几部“黑马” 级的中小成本影片在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的国产中小成本影片还是在为筹集影片拍摄资金、寻找电影发行渠道、纠结影片上映档期、争夺电影放映场次、担忧影片票房收入的尴尬境地中苦苦挣扎。面对国产大片在营销、市场层面的强势,中小成本影片的处境依然尴尬。另外,国产电影如果过分集中于中低成本的话题之作,所产生的副作用就是助长投资商“以小博大”的投机心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不再愿意投资大片,转而以更低的风险投拍话题性强的小片,导致中小成本影片同质化竞争严重。

  面对大片和小片,或者说中国式大片与中小成本电影,中国人的认识经常性陷入某种游移、矛盾乃至两极分化的状态,可以说是忽左忽右。《英雄》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引发了很长时期的“大片崇拜症”;而《疯狂的石头》和《失恋33天》的“黑马”姿态,便又让很多人看到了以小博大的巨大商机和空间,经常性陷入“小片臆想症”。事实上,中小成本电影在整个电影基础的基础,是电影生态不可或缺的“塔基”:如果这个基础、这个“塔基”不牢固,整个电影生态可能就会产生塌方式效应。但是,中小成本电影虽然丰富了市场,但还不是主流,更不能代表电影、尤其是电影工业的全部,还必须要有建立在塔基基础上的“金字塔尖”。尽管中国电影也存在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市场过度依赖大片,但同时也需要冷静、辩证地认识、分析这个问题。“事实上,真正健康合理的电影产业,一定是以商业大片为领头羊、中小成本影片全面开花的金字塔形结构。缺少了优质商业大片的中国,要靠什么来展示国家形象?” 王中磊先生也认为,“每次中小成本电影取得成功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推动力和生命力,也给新导演、新演员带来了机会,但国产大片确实在行业当中发挥了行业标准的作用。中国电影市场可以容纳很多商业大片,也需要各种高品质的大片去创造更大的市场。”

  笔者曾经提出,中国电影要想与好莱坞电影进行长久的博弈并且赢得一定的主动权,需要采取“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种方式。所谓“游击战”,主要是以差异化、多样化的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并且以数量优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所谓“阵地战”,则主要是以大工业规制、高科技规制的电影也就是中国式大片、中国式“高概念”电影与好莱坞电影进行正面较量和对抗。众所周知,“游击战”与“阵地战”只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未必然非常合适。但不管怎么说,采取这样的战略,策略是由中国电影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与好莱坞电影的博弈关系所决定的。毫无疑问,中国电影要想与好莱坞电影抗衡打“阵地战”,必须要有《狼图腾》、《捉妖记》、《九层妖塔》、《寻龙诀》这样电影大工业规制的大片,尽管这些影片并不完美,在叙事以及人文内涵及其人文表达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除了灾难片、科幻片、动画片以及系列片表现继续强势之外,其它类型的电影所谓“吸金”的能力和力量貌似有限。这也就为本土内涵丰富的多样化电影与好莱坞博弈提供了“游击战”的相应的空间。即使是美国好莱坞电影那几种强势的类型,由于想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实现“赢家通吃”,不可避免的会走向扁平化,对至少一部分不单纯追求视听刺激的中国电影观众的吸引力在下降。因此,一些美国大片为了吸引中国电影观众而生搬硬套加入了所谓中国元素,但结果却让中国电影观众看得并不是很爽而是有点难受。但是,为了与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进行有效的市场博弈,我们也必须进一步拓展中国式大片,进而形成匹配中国电影产业实际的中国式“高概念”电影范式和模式。毫无疑问,这种中国式高概念电影要有强大的资本、工业和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支撑,能够与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进行正面博弈也就是“阵地战”。

  笔者还是想反复提醒中国电影人,一切好莱坞都不是纸老虎。我们对电影的认识也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过去任何一个理论学派的界定和阐释。大工业规模、高科技时代的现代电影真的不仅仅是人文和艺术,更是工业和技术。美国好莱坞就是借助于别的国家几乎是难以赶超的工业规模及其各种高新技术打造出了《星球大战》《阿凡达》那样的电影,让其它国家望洋兴叹、望尘莫及。一方面不断开拓和定义现代电影的概念和疆域,另一方面把很多国家都排斥在了现代电影生产之外。尤其是美国的系列片成为了包括中国电影市场在内的全球电影市场的“杀手锏”。毫无疑问,尽管《狼图腾》、《捉妖记》、《九层妖塔》、《寻龙诀》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无疑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规模,高科技技术的提升和进步。即使是这样,如果让《寻龙诀》与《星球大战:7》面对面,硬碰硬,以阵地对阵地,胜算有多大还是让人忧虑的。因此,中国电影还是需要不遗余力地发展和提升所谓重工业产品、高概念电影,因为最终两强相遇必须要面对面,硬碰硬,以阵地对阵地,躲是躲不过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和提升中国电影重工业、高概念电影的任务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动摇不得。相应的工业化、专业化、国际化以及规模化、系列化,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的。

    更重要的是,高科技、高新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决不局限于技术层面,决不仅仅局限于特效及其试听奇观,而是要与整体化的电影创意相匹配,成为创意链条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从高科技、高新技术层面而言,中国电影与美国好莱坞的差距也决不仅仅是特效及其试听奇观,而是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以及整体营销所有环节的“创意”元素与能力。尽管近期中国电影在电影特效及其试听奇观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电影产业链所有环节相关的整体性创意能力,包括电影叙事能力甚至是叙事短板,依然需要我们高度注意和警惕。电影高科技,电影叙事,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需要高度平衡协调,而不能成为“跷跷板”。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电影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跷跷板”效应。而且,以上诸多方面我们仍然与好莱坞电影存在着不小的短板,发生“木桶效应”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后果也不可小觑。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空间和容量的不断拓展,已经大到一个档期足够同时容纳下2-3部10亿以上量级的现象级影片,就像暑期档可以同时有《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三部影片,国庆档可以同时有《港囧》《九层妖塔》《夏洛特烦恼》。从整体上看,我们目前还只能以数量优势对付好莱坞电影的单位优势、质量优势,以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电影保持较高的数量、产量也是必要的,尽管可能会有一些电影、尤其是中小成本电影、尤其是中小成本电影中的偏小众的文艺片从市场层面而言可能会成为炮灰。任何电影市场都不相信眼泪,处于初级阶段、成长阶段的中国电影市场更不可能例外。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成琪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