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银河演员网,  »会员注册/登录 手机版|APP下载|本站导航|设为首页
银河演员网LOGO
演员新闻新闻首页|演员新闻|影视新闻|综艺新闻|八卦搞笑|今日更新|新闻月榜|新闻总榜

演员新闻《刘震云成诺獎热门:“诺奖焦虑”還未褪色》

来源:银河演员网(本站编辑)   时间:2014-08-28  
摘要:
欢迎圈内人士新闻投稿“[email protected]”,或者登录本站自己发布演艺相关新闻。

  原标题:我们为何时时怀揣“诺奖情结”?

  或许又到了种秋收的“诺奖季节”,诺贝尔奖自然而然上升为热点话题,媒体又“打造”出新的诺奖预测人选。这映证我们“诺奖情结”仍很浓郁,“诺奖焦虑”还未褪色。莫言曾说:“每年到那个时候,媒体都要拿着这个话题做一些文章,实际上跟作家的写作并没有多少关系,也有一些批评家在讽刺挖苦中国作家有诺贝尔文学奖焦虑症。这个讽刺不一定是正确的,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已经忘掉了,是他们没有忘掉。”媒体经营与炒作某一话题目的在于吸引受众眼球,从这种意义讲,莫言所说“他们”除了媒体,应该还有广大读者以及所有对中国文学抱有热切期望的人们,也就是身为普罗大众的“我们”。“诺奖情结”究其实是社会层面的文化情结,“诺奖焦虑”亦是社会层面的文化焦虑。

  前年今日,我们为莫言是否能够摘取诺奖多方猜测、无尽纠结乃至备受煎熬。当莫言石破天惊一举折桂,不仅许多文人“漫卷诗书喜欲狂”,而且三教九流都大有“普天同庆”势态。去年今天,我们甚至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将“诺奖焦虑”投向日本的村上春树,结果村上春树依然未能“开花”。今年今日,莫非我们又将这种焦虑投向刘震云?假如看到这则被众多汉学家“提名”新闻,刘震云很有可能付之一笑,转身忘掉,继续沉浸于构思与写作中。

  固然不能否认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权威性,也没有理由怀疑评委们的职业操守与敬业精神,还应当承认那些已经获奖作家的非凡成就,他们大多数堪称文学界的出类拔萃者。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诺奖名额数量终归有限,优秀作家很多,所有优秀者都能获奖根本不可能;任何权威评审机构专家学者评委,思维辨识与审美趣味都不可避免存在某种偏好抑或局限,这使得文学领域大批卓有建树者只有少数进入遴选视野,而最终斩获奖项者实由诸多偶然因素促成。众多汉学家看好刘震云亦当做如是观。再以前不久公布的鲁奖为例,哪些作家能够最终获奖,除了取决于评委会成员各自主观审美原因之外,也还有约定的“游戏规则”客观因素起作用,因为投票规定必须要有占评委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才能获奖,这就让一些评委改变初衷,要“顾全大局”,保证“投票集中”,不能只投自己欣赏的作品,结果就出现有人获得满票、有人获得零票。那么诺奖评选有无类似评选规则呢?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什么文学奖项,显然都不能够说,获奖的一定就是最好的,而没有获奖的就一定不行。更该反省的是,中国文学为何难以走出国门?即便是最受关注的中国作家莫言,其作品在美国十年间也只卖出了一万本。除了语种问题、评论家关注度,以及读者对中文书籍的畏惧感之外,我认为关键原因还是中国作家与中国文学还未摆脱各种因袭束缚,在思想境界上难与世界优秀文学接轨。

  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作家,为何能够忘掉包括诺奖在内的各种荣誉?因为他要保持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他所追求与看重的是自我评价,而不是外部评价。相比众多普通人,这些杰出人物因为心灵超脱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他们看轻“名分”,哪怕它来自权力机构或者权威者的授予。

  当事者都能忘掉,我们为何不能忘掉?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过于看重“名分”或者“荣誉”。我们的“诺奖焦虑”或者“诺奖情结”折射出深刻的群体性问题。一则透出不自信甚至自卑,需要依赖别人的评价尤其是权威机构的评价树立文化信心。二则凸显思维理念的狭隘偏激,往往将某种来自外部的印象与看法放大、拔高与绝对化。当我们能够做到理性、辩证地看待来自外部的评价,建构起牢固的自我评价体系,我们才能不活在别人的看法中,使心灵获得更多自由、精神意气风发。不管刘震云以及其他作家能否获得诺奖,都丝毫无损其文学成就;不管外界对我们作如何评价,我们都应当坚持“做我自己”。

来源:银河演员网新闻

(责任 徐亚丽 )

1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本站推荐新闻
  • 推荐演员
  • 推荐影视演员表
  • 推荐艺人招聘
  • 推荐黄页
  • 推荐角色
  • 推荐商机

Copyright © 2013-2014 银河演员网(演员表,演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浙ICP备11036167号-2

   
638